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习近平,发扬,  谅解备忘录 

抗美援朝参战老兵参观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侧记-女婴

   日期:2020-10-20 20:35:47     作者:wangxiao    浏览:15    
核心提示: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题:老兵永恒——抗美援朝参战老兵参观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侧记新华社记者杨雅雯20日上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迎来一批八九
<p>  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 <strong>题:老兵永恒——抗美援朝参战老兵参观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侧记</strong></p><p>  新华社记者杨雅雯</p><p>  20日上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迎来一批八九十岁的“银发”老兵。</p><p>  70年前,他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今天,他们特地来参观正在这里举办的“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画中画广告start--> <!--画中画广告end--></p><p>  “看了这个展览,我感觉又回到了战场。”92岁的吕长浩老人看到志愿军缴获的美制中型坦克活动地区分判图时分外激动,时任炮兵第二师3团指挥排长的他常常需要借助地图指挥打炮,“太熟悉了,这个展览非常真实,年轻人都应该来看看,不忘历史,缅怀英烈,奋发图强。”</p><p>  坦克兵刘健老人在参观过程中“几次看不下去”,参加过朝鲜黄海北道涟川郡老秃山战斗的他感慨万千。</p><p>  “我不敢回忆啊,牺牲太多了。”刘健说,“我们那时候武器装备不如人,步兵有一支旧枪就不错了,但就是在这么困难的条件下,我们英勇顽强、舍生忘死,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大国地位,凭借的是什么?就是我们的毅力、决心和必胜的信念!”</p><p>  17岁入朝作战后拍摄的黑白照片、战胜新型冠状病毒后与医护人员互致军礼的照片、火神山医院出具的出院证明……与志愿军老兵张兆堂有关的4件物品在展览中展出。</p><p>  站在展柜前,张兆堂老人拿出黑白照片原样展示给记者。“我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后,相当于又打了一仗,这一仗,我又打胜了。”老人说,志愿军敢打必胜的信念一直烙印在自己身上,他住院时给军队的白衣战士们讲述战争年代的故事,也是为了和他们相互鼓励。</p><p>  “不论是70年前还是现在,我们的人民军队在任何时候都敢打硬仗。”张兆堂说。</p><p>  看着朝鲜李大娘与志愿军战士张喜武拥抱辞别的照片,志愿军老战士孙秀德想起了入朝作战第3天遇见的一位朝鲜老妈妈。</p><p>  “当时部队在露营,我和两名战友看见一栋房子就想去借宿,到了门口发现里面就住着一位朝鲜老妈妈,我们语言不通只能给她比划我们的意思,她没等我们比划完就一抬手把我们拢进屋子里了。”92岁的孙秀德精神矍铄,思维清晰,回忆那位朝鲜老妈妈给他们打洗脸水、趁他们熟睡给他们盖大棉被、走时给他们的水壶灌满开水等细节犹如场景再现。</p><p>  “我看到我们的炊事员拿菜刀抓过俘虏,文工团员用小提琴抓过俘虏。”时任38军后勤部审计员的孙秀德说,当时志愿军在战场上就是想尽全力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价值,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奋不顾身。</p><p>  在一幅作战图片前,炮兵第八师作战参谋张汉杰久久驻足。“那时我们吃不饱宁可挨饿、渴了就吃把雪,甚至还在零下25摄氏度穿着单衣打过仗,但我们还是为了国家勇敢战斗。”</p><p>  “我怀念我的老战友们,他们在那么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为国牺牲了,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张汉杰老人声音哽咽。</p><p>  老兵永恒——这,也是我们共同的心声。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