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中方  助攻  习近平,发扬,  作者, 

长三角一体化从共识走向共建 示范引领带动多点突破-金玉虎符

   日期:2020-10-24 06:24:44     作者:wangxiao    浏览:13    
核心提示:长三角一体化从共识走向共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顾阳自贸试验区在长三角地区实现全覆盖,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实施统一企业登记“门槛”,全国首个跨省域核准投资目录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
<p>  <strong>长三角一体化从共识走向共建</strong></p> <p>  <strong>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顾 阳</strong></p> <p>  自贸试验区在长三角地区实现全覆盖,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实施统一企业登记“门槛”,全国首个跨省域核准投资目录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上线”,上海杨浦与浙江台州启动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连日来,长三角一体化捷报频传,一系列扎扎实实的举措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助推器。</p> <p>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强长三角地区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和政策协同效率,对于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画中画广告start--> <!--画中画广告end--></p> <p>  <strong>一体化战略实施成果显现</strong></p> <p>  以4%的国土面积、不到10%的人口,创造了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已具备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条件。在此背景下,党中央从进一步扩大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高度出发,着手谋划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p> <p>  2018年11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等方面,对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p> <p>  2019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印发以来,三省一市和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从“共识”全面转向“共建”,规划政策体系“四梁八柱”初步构建,多层次工作机制发挥实效,多项改革不断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局面正加快形成。据统计,一年来,长三角区域间共推出了一体化制度创新30多项,制定出台了50余项规划和政策规章,签署了120多个合作协议,构建了60多个合作平台。</p> <p>  在今年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长三角一体化的部分成果也得到了“实战”检验。比如,杭州率先推出的健康码在长三角和全国迅速推广开来;长三角地区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方面走在全国前列。</p> <p>  <strong>示范引领带动多点突破</strong></p> <p>  以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为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呈现多点突破的态势。</p> <p>  2019年11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公布。方案提出,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p> <p>  “一年来,这一‘先手棋’‘突破口’率先破题,实现了地理破界、资源破界和要素的自由流动,提升了区域竞争力,对高质量发展起到推动作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说。</p> <p>  今年9月26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首批5项人才创新成果在长三角联盟城市间率先复制推广。这5项成果涉及专业技术人才职业资格、职称、继续教育学时共认及设置外国人工作居留“单一窗口”等,将有效破除人才壁垒,促进人才要素自由流动。</p> <p>  此前,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住建部门共同签署了《长三角住房公积金一体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包括长三角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缴存使用证明、长三角购房提取异常警示等首批一体化实施项目在长三角区域间实行共认。</p> <p>  长三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的不断提升,让更多一体化发展成为可能。“轨道上的长三角”让长三角城市之间变得更加紧密,“1至3小时生活圈”正从梦想变为现实,沪苏浙皖“同城化”效应不断扩大。围绕上海大都市圈和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都市圈,长三角地区已形成了以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快速路等为骨干的1小时通勤圈。</p> <p>  如今,长三角地区高铁运营总里程突破5000公里,织就了全国最为密集的高铁网。到2025年,长三角地区将初步构建起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铁路密度达到507公里/万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到500公里/万平方公里,世界级机场群和港口群全球竞争能力显著增强。</p> <p>  除现代化的海陆空运输体系外,支撑长三角高效联通的,还有一张看不见的“数字网络”。让数据多跑路,在长三角已经成为共识。顺畅流动的数据,让长三角区域各类发展要素更加密切地联系起来,并不断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p> <p>  <strong>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strong></p> <p>  如果说生态绿色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底色,那么科技创新就是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亮色。</p> <p>  在上海松江G60科创走廊,长三角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正在抓紧建设,建成后这里将成为国际一流、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超算枢纽。作为科创板“蓄水池”,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沿线城市科创力量持续发力,不断凝聚起长三角地区创新发展的合力。未来,更多高含金量产业集群将从这里出发,参与到全球竞争之中。</p> <p>  《2020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显示,长三角协同创新综合水平自2010年以来年均增速9.33%,一级指标年均增幅7%以上。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科技协同创新正不断跑出“加速度”。</p> <p>  从上海张江到安徽合肥,长三角东、西两翼的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遥相呼应,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近5年来,长三角地区在科技、金融、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作为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的重大举措和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战略抉择,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将承担起更多的历史使命。</p> <p>  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提出,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有利于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实现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强大的合力,促进高质量发展。这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未来,长三角区域创新发展将立足于国家发展大局,在更高层次上谋划更高质量发展,为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做好开路先锋。</p> <p>  顾 阳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