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0月31日电 题:<strong>2035年,我XX岁!不只关心钱…</strong></p>
<p> 李金磊 谢艺观 彭婧如</p>
<p>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2035年远景目标”,火了!</p>
<p> “2035年,我就XX岁了!”许多民众一边计算届时自己的年龄,一边分享对15年后生活的憧憬和期待。</p>
<img alt="2035,我们要建成这样的国家!
"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1/01/46e2139088e081e8649c6f4e.jp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title="2035,我们要建成这样的国家!
" />
<p> <strong>“希望15年后我们不再被国外‘卡脖子’”</strong></p>
<p> “2035年我就33岁了。希望15年后我们不再被国外卡脖子’。”来自湖南的丁远出生于2002年,今年18岁,通过高考顺利考上了北京理工大学。</p>
<p> 作为一名00后大学生,丁远平时对人工智能等技术非常感兴趣,令他印象深刻的就是在远景目标提到了一条:“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p>
<p> “创新真的太重要了!现在我们国家在高端芯片、核心元器件等领域受制于人,亟待突破,而科技创新需要人才,所以我更关注人才强国,青年强则国强。希望中国能依靠科技创新雄踞世界之巅。”丁远说。</p>
<p> “2035年我就41岁了,我也关注创新。”在北京从事媒体工作的李玉今年26岁,是一名90后。在她看来,随着人口红利的减少,我们国家必须把建设创新型国家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在人才强国、科技强国方面发力,把握世界发展潮流,紧抓前沿,在5G、AI等方面继续突破,但同时也要注意其中可能存在的伦理问题。</p>
<p> 李玉注意到,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透露一个重要信息:这次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这是党编制五年规划建议历史上的第一次。</p>
<img alt="资料图:一银行工作人员清点货币。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
"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1/01/fc566fa56e15a991ca2041ef.jp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title="资料图:一银行工作人员清点货币。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
" />
资料图:一银行工作人员清点货币。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
<p> <strong>“希望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一员”</strong></p>
<p> 2035年远景目标提到,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p>
<p> 数据显示,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由2010年的1亿多人增加到2019年的4亿多人。</p>
<p> “希望自己成为中等收入群体中的一员吧。” 李玉说,在北京这样的超级城市,感觉压力会一直存在,尤其是现在买房压力巨大,希望15年后,住房、养老、医疗都能够更加完善。</p>
<p> “打工人,打工魂,贷款沉沉愁煞人。到2035年我已经41岁了,希望会无贷一身轻吧。”目前在青岛一家公司当职员的刘方说。</p>
<p> “到2035年我已经48岁了。我对国家未来是比较有信心的,中国GDP超越美国是大概率事件。而对于我自己,未来想同时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一个收入可观的副业。” 在河北石家庄一家通信企业工作的80后王观说:“对于民营企业来讲,职工缺乏安全感。我反对频繁跳槽,但对于工作十年以上的员工也没有特别的保障措施,需要提升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p>
<img alt="资料图:市民在医院门诊大厅间隔排队挂号。中新社记者 杨迪 摄
"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1/01/efac296ddb22e8ec0808acb8.jp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title="资料图:市民在医院门诊大厅间隔排队挂号。中新社记者 杨迪 摄
" />
资料图:市民在医院门诊大厅间隔排队挂号。中新社记者 杨迪 摄
<p> <strong>“希望健康中国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strong></p>
<p> “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要建成健康中国。健康中国与每个人的身体息息相关,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希望国家医疗卫生体系和技术不断更新完善,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中老年人能活得更加有尊严。”李玉说。</p>
<p> 在厦门一所大学当辅导员的90后晓雯,也非常关注健康中国。“到2035年,我41岁,父母都是65岁。现在一些家庭遭遇一场大病或手术就被击垮,居民医疗需要得到更好保障,国家应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p>
<p> 开始养生的00后也关注健康中国。目前在证券公司实习的梁伊表示:“自己今年20岁,15年之后我35岁,作为一个快四十的人,健康中国更息息相关,到时希望不用担心加班生病,还有父母的健康状况。”</p>
<p> “希望到时医疗条件变得更好,养老体系更加完善,父母都能得到更好的社会保障。”刘方说。</p>
<p> 五中全会公报中提到,将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p>
<img alt="资料图:人们假期来到书店选购图书,给自己“充电”。 李南轩 摄
"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1/01/3fbfb089a609af0aa7152f21.jp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title="资料图:人们假期来到书店选购图书,给自己“充电”。 李南轩 摄
" />
资料图:人们假期来到书店选购图书,给自己“充电”。 李南轩 摄
<p> <strong>“希望文化强国人人文明有礼”</strong></p>
<p> 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p>
<p> 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党中央首次明确了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p>
<p> 在武汉工作的律师杨静,今年25岁,她对于文化强国一直非常关注。</p>
<p> “文化构建了一个民族的底蕴,而从一个民族的底蕴可以体现未来的走向。我比较关注的几个问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怎么在新的时代找到自信?新时代的优秀文化怎么有更好的土壤去发展?现在是一个焦虑的时代,如何通过文化教育来缓解这种焦虑?”杨静说。</p>
<p> 晓雯希望,到时候国民素质整体提高,每个人通过努力工作都会得到他人尊重,人与人之间更加信任、有礼、互助,网络表达更加理性。</p>
<p> 南宁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员工刘文龙,今年33岁。他表示:“多年来,我们国家在文化方面的话语权、影响力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给我国各方面发展带来了极大限制。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重要的一环,只有文化强了,国民的自信心、自尊心才会更强!”</p>
<p> 2035年,我们约定,不见不散!你到时多少岁?有什么期待?(完)</p><!--画中画广告start-->
<!--画中画广告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