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作者,  习近平,发扬, 

英媒报道:中国五年规划的变与不变-尤文图斯新闻

   日期:2020-11-01 13:11:13     作者:wangxiao    浏览:11    
核心提示:参考消息网10月29日报道英国广播公司网站10月27日发表题为《中共五中全会:五年规划的变与不变关于中国式发展计划你需要知道的五个关键问题》的报道,全文摘编如下:中共于10月2
<p>  参考消息网10月29日报道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10月27日发表题为《中共五中全会:五年规划的变与不变 关于中国式发展计划你需要知道的五个关键问题》的报道,全文摘编如下:</p> <p>  中共于10月26日至29日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重头戏之一是讨论第十四个五年规划。这往往是外界观察中国经济走向的风向标。</p> <p>  作为五年规划的前身,中国的五年计划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p> <p>  这一计划跨越了数十年,从中国的计划经济时代,走到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为什么要制定五年规划?数十年来有哪些变与不变?<!--画中画广告start--> <!--画中画广告end--></p> <p>  五年规划是什么</p> <p>  中国的五年规划简单说代表了中共官方给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描绘的经济愿景和立下的发展目标。涵盖中国未来五年的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资源分配和消费服务结构等多项内容。</p> <p>  中国从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到2005年一共编制了10个五年计划,其间从1963年至1965年由于经济调整而中断。从2006年起,“计划”一词改为“规划”,并延续至今。</p> <p>  如同一个人随着年龄增长会经历不同的成长阶段,中共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经济愿景。政府则根据每个时期的战略环境和国家任务编制规划,于是每个五年规划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p> <p>  中国为什么要制定五年规划</p> <p>  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生活贫困,有人连饭都吃不饱,更不用提工业生产。</p> <p>  而苏联当时在一系列五年计划的约束下实现了工业技术快速增长,并运用其强大的军事装备在二战期间击退德军。中共领导层认为,苏联的五年计划是该国跃升为世界强权的重要原因。</p> <p>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开始以苏联为师,制定雄心勃勃的五年计划。</p> <p>  中国五年规划的历史变迁</p> <p>  中国的五年计划决定了“中国式”发展的进程。</p> <p>  1953年开始实施的“一五”计划,使中国走向一种高度集中化的机制,确保中央的命令能够落实。</p> <p>  从2006年的“十一五”开始,中国把“计划”改为“规划”。一字之差,却暗示了巨大转变。</p> <p>  “计划”强调政府的强制、指令作用,而“规划”则强调政府在新市场经济环境中的调控作用。如果用树木与森林作比喻,“计划”是规定每棵树长多高、长多粗,而“规划”则是统筹安排整片森林,只要在整体规范内,每棵树有一定自由的生长空间。</p> <p>  最初政府在五年计划中会定下非常详细的量化目标,作为唯一调控经济的手段。后来逐渐向策略性的指引过渡,更加依赖市场机制推动发展目标。</p> <p>  五年规划如何制定和评估</p> <p>  每个五年规划一般在上个规划实施的中期就开始制定,制定过程一般持续两到三年。</p> <p>  制定过程涉及不同的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相当复杂。要经过课题研究、思路形成、规划纲要起草、专项规划形成、征求意见和衔接阶段,直到最后完成并提交中国全国人大会议讨论审议。</p> <p>  五年规划如何实施</p> <p>  中国的五年规划确实带来了巨大社会改变,经历了“一五”以来60多个春秋,中国早已非同以往。当初“一五”计划结束时,中国的年度钢产量为535万吨,而这还不到中国目前三天的产量。</p> <p>  有学者认为,该体制是发挥政府与市场“两双手”、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