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中方  助攻  习近平,发扬,  作者, 

写在三峡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之际-白冰婚纱照

   日期:2020-11-01 20:17:26     作者:wangxiao    浏览:9    
核心提示:三峡工程百年梦圆——写在三峡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之际科技日报记者唐婷从提出设想到科学论证,再到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和建成运行,已经走过了百年岁月。弹指一挥间,在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并连
<p>  <strong>三峡工程 百年梦圆——写在三峡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之际</strong></p> <p>  科技日报记者 唐 婷</p> <p>  从提出设想到科学论证,再到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和建成运行,已经走过了百年岁月。弹指一挥间,在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并连续经受了13年试验性蓄水检验后,三峡工程又迎来了其建设历程中的高光时刻。</p> <p>  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1日公布,三峡工程日前完成整体竣工验收全部程序。根据验收结论,三峡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工程质量满足规程规范和设计要求、总体优良,运行持续保持良好状态,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全面发挥。<!--画中画广告start--> <!--画中画广告end--></p> <p>  在国际大坝委员会荣誉主席、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秘书长贾金生看来,三峡工程产生的效益跟其设计功能相比,在很多方面已经完全实现甚至超额实现。三峡工程的成功建设和高效运行,推动了我国乃至世界水电技术的快速发展。</p> <p>  <strong>工程运行稳定可靠 综合效益全面发挥</strong></p> <p>  作为一项举世瞩目的重大工程,三峡工程的建设质量一直备受关注。三峡工程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81米,最大坝底宽度126米,其防洪设计、抗震设计、建筑物稳定和应力的控制等均采用非常严苛的设计标准。</p> <p>  同时,为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三峡各建筑物的工作性态和安全状况,三峡枢纽工程区域布置了门类齐全、数量庞大的安全监测设施,总共有3大类、14科目、12087支监测仪器,对工程的工作性态进行自动化实时监测和分析。</p> <p>  据介绍,各项监测成果表明,三峡工程投入运行以来,拦河大坝及泄洪消能、引水发电、通航及茅坪溪防护工程等主要建筑物工作性态正常,机电系统及设备、金属结构设备经过各种工况运行检验,运行安全稳定;输变电工程运行安全稳定可靠,设备状态良好,满足电站电力送出需要。</p> <p>  稳如磐石的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方面交出一份份表现卓越的答卷。</p> <p>  今年汛期,受强降雨影响,长江流域发生流域性大洪水,编号洪水接连而至,三峡水库出现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洪峰流量75000立方米每秒。在与洪水的反复较量中,三峡工程力挽狂澜,与长江上中游其他水库联手筑起“铜墙铁壁”,避免了城陵矶附近蓄滞洪区分洪运用。</p> <p>  据统计,从蓄水至2020年8月底,三峡水库累计拦洪总量超过1800亿立方米。2010年、2012年和2020年,三峡入库最大洪峰均超过70000立方米每秒,经过水库拦蓄,削减洪峰约40%,极大减轻了下游地区防洪压力,大幅度降低了防汛风险和成本。</p> <p>  在积极抵御洪水的同时,三峡工程有力支持了华东、华中、广东等地区电力供应。三峡电站是世界上总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截至2020年8月底,其累计发电量达13541亿千瓦时。投产以来,三峡电站发出的优质清洁电力能源,相当于节约标准煤4.30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69亿吨。</p> <p>  <strong>大坝建设攻坚克难 创造多项世界第一</strong></p> <p>  “作为当之无愧的大国重器,三峡工程在土石方开挖工程、大坝混凝土工程、金属结构制作与安装工程、机电设备制造与安装工程等方面取得的技术进步有目共睹,是中国水电技术追赶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重要标志。”贾金生表示。</p> <p>  大江截流是三峡工程建设中的第一场关键战役。1997年11月8日下午3时30分,三峡大江截流胜利合龙,创造了截流流量8480—11600立方米每秒,截流水深60米,上下游戗堤进占24小时抛投强度19.4万立方米的世界纪录。大江截流的实现标志着三峡一期工程完成。</p> <p>  长江多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多年平均入海水量近l万亿立方米,占中国河川径流总量的36%左右,水量居世界第三位。三峡工程所在的长江干流宜昌站多年平均径流量4510亿立方米,在这样大的河流上进行截流,其难度可想而知。</p> <p>  截流水深、流量大,截流施工强度高和工期紧,截流进程中有通航要求,以及戗堤基础覆盖层深厚等是三峡大江截流面临的几大难点。如何防止戗堤进占时堤头坍塌,保证堤头稳定,成为截流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p> <p>  为确保大江截流顺利完成,建设者们开展了大量水力学模型试验、数值计算和机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水深减少到20米左右时,可以有效防止堤头坍塌,保证堤头安全稳定。据此,最终确定采用“预平抛垫底,上游单戗立堵,双向进占,下游尾随进占”的方案,解决了深水截流的一系列技术难题。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