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rong>发现脉冲星240颗,观测服务超5200机时……“中国天眼”,不负众望!</strong></p>
<p> “中国天眼”FAST</p>
<p> 自今年1月国家验收以来</p>
<p> 设施运行稳定可靠<!--画中画广告start-->
<!--画中画广告end--></p>
<p> 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学成果</p>
<p> 近日,FAST在快速射电暴研究中</p>
<p> 获得多项新突破</p>
<p> 并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p>
<p> <strong>科研团队首次追踪到快速射电暴与磁星间联系</strong></p>
<p> 快速射电暴是指遥远宇宙中突然出现的短暂而猛烈的无线电波爆发,持续时间极短,通常只有几毫秒,却能够释放出相当于地球上几百亿年发电量的巨大能量。</p>
<p> 利用FAST超强的灵敏度和电波收集能力,科研团队首次追踪到快速射电暴与磁星之间的联系,并且探测到一例快速射电暴重复爆,在国际上首次发现该重复爆的辐射具有非常丰富的偏振特征。研究表明,快速射电暴可能来自致密星体磁层中的物理过程。</p>
<p> 北京大学教授、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柯伽表示,“之前人们对快速射电暴的起源有各种各样的猜测,这次的观测最直接地证明了快速射电暴是从磁层这样的结构里边来的,把它的起源机制搞明白了。 ”</p>
<p> <strong>观测服务超5200个机时</strong></p>
<p> <strong>超过预期设计目标近2倍</strong></p>
<p> 自验收以来,“中国天眼”FAST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已经观测服务超过5200个机时,超过预期设计目标近2倍,基于FAST数据发表的高水平论文达到40多篇。</p>
<p>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天文台台长常进介绍,到目前为止,共发现脉冲星240颗。“明年开始,我们向国际上征求观测计划,一部分时间将会提供给国外科学家,所以竞争是很激烈的,只有我们认为会有大的成果的科学目标才会被遴选出来。 ”</p>
<p> 总台央视记者/帅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