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中方  助攻  习近平,发扬,  作者, 

精准滴灌 把钱用在要紧处——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7月24日

   日期:2020-11-11 12:05:58     作者:wangxiao    浏览:6    
核心提示:精准滴灌把钱用在要紧处——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题:精准滴灌把钱用在要紧处——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新华社记者谢希瑶、林
<p>  精准滴灌 把钱用在要紧处——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p><p>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 题:精准滴灌 把钱用在要紧处——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p><p>  新华社记者谢希瑶、林红梅</p><p>  “这就好比蓄水池的水,流得快不快,流到哪块田,效果好不好,需要精细化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近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精准用好2万亿元中央财政直达资金,提升财政队伍管理水平,进一步强化政府治理能力建设。<!--画中画广告start--> <!--画中画广告end--></p><p>  “今年新增财政赤字1万亿元加发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筹集2万亿元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8月底,除按规定比例预留外,已经下达97.8%。”许光建对资金的筹集和下达情况印象深刻,他表示不仅进展迅速,而且用途明确,有的放矢,老百姓感受更直观。</p><p>  “市县作为各级财政系统末梢,创造财政收入和应对风险能力较弱,这笔资金可以说起到了输血的作用。目前资金已经基本下达,下一步狠抓政策落实、精准用好财政直达资金尤为关键。”许光建说。</p><p>  他认为,不搞“层层转移”,有效发挥直达财政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作用,把宝贵的资金用在要紧处,是中央此次建立特殊转移机制的初衷,体现了中央对于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决心和魄力。</p><p>  资金使用“一竿子插到底”,是宏观调控方式的创新,也对各级政府财政资金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这是中央应对特殊时期的超常规做法,和以往的转移支付通道不一样,这2万亿元财政资金怎么拨、怎么花没有先例。”许光建说。</p><p>  他注意到,“制度+技术”双重保障,是此次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的显著特点。为具体落实好这项政策,财政部构建起覆盖资金分配、拨付、使用和监管全过程的制度体系;同时,开发了联通各级财政的直达资金监控系统,实现全链条、全过程监控;系统同时对审计部门开放共享,审计部门通过现场审计和大数据分析相结合,确保审计全覆盖。</p><p>  “有的地区具备‘省直管县’的制度优势,执行效率相对较高,但未必适用于所有地区,这就需要各地因地制宜、主动探索、拿出改革实招。”许光建说,从制度层面而言,省级财政部门既要当好“过路财神”,又不做“甩手掌柜”并不容易。</p><p>  他表示,在保持现行财政管理体制不变、地方保障主体责任不变、资金分配权限不变的前提下,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不无挑战。“既要加强中央政府的统一管理,也要想办法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做好调研、评估、监管、追踪等工作,确保资金分配科学、使用规范、落地见效。”</p><p>  谈及直达资金监控系统,许光建表示,这是一次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的有益实践,将有助于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与信息化发展水平相匹配。</p><p>  “虽然已经明确‘资金跟着项目走’,但如何确保真正需要的项目能顺利拿到钱,拿到钱又花得到位,避免‘机会主义’,防范‘道德风险’,这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许光建建议,应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政务水平,加大资金分配、拨付、使用、偿还和绩效情况的公开透明力度,从而织密监督体系网络,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及时矫正执行偏差。</p><p>  许光建认为,财政资金按下“直达键”,是推进“放管服”的改革实践,是破立并举、有利长远的重要改革举措。建立常态化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以改革的办法提高财政资金效能,有利于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