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作者,  习近平,发扬, 

“两湖”禁捕之后-库尔勒新闻

   日期:2020-11-16 23:02:57     作者:wangxiao    浏览:9    
核心提示:这是在鄱阳湖湿地地区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区鲤鱼洲管理处周边水域拍摄的越冬候鸟(11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彭昭之摄经历了今年汛期的超警戒洪水后,我国两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又复归平静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1/16/caebbdf6f2d369c9de5da5c5.jpg" alt="" /></p><p>  这是在鄱阳湖湿地地区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区鲤鱼洲管理处周边水域拍摄的越冬候鸟(11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p><p>  经历了今年汛期的超警戒洪水后,我国两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又复归平静。</p><p>  人湖相依,共生共存。千百年来,鄱阳湖、洞庭湖为栖息于此的自然万物提供庇护,让生命得以孕育。</p><p>  江湖一体,江湖两利。鄱阳湖、洞庭湖又被誉为长江“双肾”,与长江构成生命有机体。然而,由于环境恶化、滥捕滥捞等原因,长江“双肾”健康一度堪忧。</p><p>  今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开始分类分阶段实行禁捕。根据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人社部联合出台的《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江西省、湖南省出台方案,鄱阳湖、洞庭湖从1月1日起开启为期十年的全面禁捕。</p><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1/16/17575dfd6fd8768ad5ee7db4.jpg" alt="" /></p><p>  在湖南常德汉寿县蒋家嘴镇,一名过去在洞庭湖捕鱼的渔民在汉寿县捕捞渔民退捕协议书上按下手印(2019年12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p><p>  告别滥捕滥捞的历史,经受住洪水的考验。全面禁捕,给长江“双肾”带来新生之机!</p><p>  <strong>生态之变:从全面衰退到全面修复</strong></p><p>  今年,江西省九江市水产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在鄱阳湖火焰山水域一次性发现上百条刀鱼群体,并发现多处疑似刀鱼产卵场。</p><p>  “这是近十年来首次在鄱阳湖发现大量刀鱼群体,表明鄱阳湖水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江西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研究员戴银根说。</p><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1/16/9948e23d9e7907ea440504f3.jpg" alt="" /></p><p>  这是11月11日在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候鸟。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p><p>  烟波浩渺、水草摇曳、银鳞游泳……曾经,鄱阳湖和洞庭湖上最平常的一幕,如今却成为人们对长江“双肾”的最美记忆。由于环境恶化、滥捕滥捞等原因,两湖生态环境一度不断恶化,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p><p>  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渔业部门曾进行普查,当时湖区鱼类共有158种。而在此后的近二十年间,鄱阳湖鱼类减少了30余种。鲥鱼、胭脂鱼等濒临灭绝,四大家鱼也越来越少。</p><p>  在洞庭湖区,被称为“洞庭之心”的大通湖,由于过度投肥投饵养殖、捕捞鱼类及面源污染等原因,在国家地表水水质断面考核中水质一度为劣V类。</p><p>  长江“双肾”病了!</p><p>  自2002年起,我国在长江流域试行春季禁渔制度,每年3月至6月鱼类繁殖产卵的季节,鄱阳湖、洞庭湖禁止所有捕捞作业。但禁三个月、捕九个月,依然难以扭转生态恶化趋势。</p><p>  从今年1月1日起,两湖从季节性禁捕转向为期十年的全面禁捕,开启全面修复的新阶段。</p><p>  湖面上不见了往年渔船出港、渔民下湖的热闹场景,取而代之的却是处处悄然勃发的新生机。</p><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1/16/6cea415c1a79c7b3a540891d.jpg" alt="" /></p><p class="pictext">  越冬候鸟栖息在鄱阳湖湿地水域(11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p><p>  秋日的大通湖,水天一色,水草摇曳,湖鸟如精灵般掠过。</p><p>  通过生态修复,如今,这里已摘掉劣V类水质的“黑帽子”,水质明显提升,消失的螺、蚌、鱼、鸟等都开始回来了。</p><p>  “今年6月,在湖区监测到世界极危物种青头潜鸭、低危物种棉凫。”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高大立说。</p><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1/16/55c1431c264e7ba538f44d3b.jpg" alt="" /></p><p>  被野放的麋鹿在江西鄱阳湖湿地奔跑(2018年4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p><p>  近五年来首次在夏日监测到白枕鹤、麋鹿种群数量由两年前野放时的47头扩大到55头……鄱阳湖区也迎来越来越多“新居民”。</p><p>  “如今,湖区不少人都看到过江豚成群结队嬉戏的场景,这表明鄱阳湖生态正加快恢复。”江西省鄱阳湖渔政局局长谢连根说。</p><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1/16/c4a66fb0938f0ca117d61939.jpg" alt="" /></p><p>  2019年12月8日,国内多家野生动物保护机构在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120只被救治的珍稀候鸟成功放飞。这是工作人员放飞两只白枕鹤。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p><p>  <strong>生活之变:从靠湖吃湖到靠湖兴湖</strong></p><p>  伴随切割机飞溅的火花,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南矶乡矶山村渔民吴克虎的两条渔船被拆解了。</p><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1/16/4ead07ed9cc8d3e120601271.jpg" alt="" /></p><p>  在湖南常德汉寿县蒋家嘴镇,工作人员在洞庭湖边驾驶挖掘机拆解渔民上交的渔船(2019年12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p><p>  “船是我主动上交的,政府有补偿,还给办了社保。”56岁的吴克虎和妻子打了大半辈子鱼,洗脚上岸后开了一家农家乐,一年有七八万元收入,比以前捕鱼强多了,还更稳定。</p><p>  随着长江流域重点水域陆续实施禁捕,包括鄱阳湖、洞庭湖在内的长江流域近30万渔民将交船收网、洗脚上岸。和吴克虎一样,许多一辈子生在湖里、长在湖里的渔民们发现,除捕鱼卖鱼外,原来“靠湖吃湖”还有很多新吃法。</p><p>  从捕鱼到养鱼,填满“鱼篓子”——</p><p>  “其他技术不懂,鱼虾的生活习性我可是内行。”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象山镇,上岸渔民吴华山依旧没有离开水,在政府引导和支持下,发展起稻虾生态养殖,一年有30多万元收入。</p><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1/16/1a55ab897276c028e5755e60.jpg" alt="" /></p><p>  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象山镇,上岸渔民吴华山在展示自己珍藏的两张渔船的照片。这两条船是吴华山还在当渔民时使用的捕捞船只,上岸转业之后,船只上交,他用领到的补贴开始承包鱼塘养殖小龙虾(6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p><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1/16/0a8f7f922e9ddc7546e6a19e.jpg" alt="" /></p><p>  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象山镇,上岸渔民吴华山在自己承包的鱼塘内捕捞养殖的小龙虾(6月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p><p>  在洞庭湖畔,一个个兴起的生态渔场,不仅让老百姓的“鱼篓子”更健康了,也让渔民的“钱袋子”更鼓了。湖南岳阳市华容县渔民盛国平说,禁捕后,他到当地一家生态渔场打工,每月可以拿到4000块钱,还能学习先进的养殖模式,为以后创业做准备。</p><p>  从卖鱼到卖景,吃上“旅游饭”——</p><p>  “春看草,夏看水,秋看芦,冬看鸟。”驱车绕行在鄱阳湖畔,沿湖不少地方主动转型,依托湖区的湖光山色,引导上岸渔民发展生态旅游。</p><p>  在鄱阳湖康山垦殖场堤坝下,67岁的老渔民朱义才和儿子儿媳正忙着招呼来家里吃饭的游客。“随着候鸟陆续到来,接下来的生意会更好。”他说。</p><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1/16/3bce950942b5ca83a84829a1.jpg" alt="" /></p><p>  在江西省余干县田园鄱阳湖景区,上岸渔民朱义才(后)在自己开办的农家乐内和儿子一起写当日的菜谱(6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p><p>  从上岸到上班,变身“上班族”——</p><p>  南洞庭湖畔,在湖南星海运动用品有限公司车间,一些上岸渔民正在织机旁麻利地裁剪、串边、缝纫,制作各种体育休闲用品。</p><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1/16/3b7dd47a0e95c749f0fab635.jpg" alt="" /></p><p>  工人在湖南星海运动用品有限公司加工运动用网(10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p><p>  今年4月,曾在洞庭湖上捕鱼的陈志军来到这里上班,月收入5500元左右。“生产运动用网,劳动强度比原来低,工资却增加了不少。厂子干净宽敞,还有空调吹,很舒服。”他说,在公司,像他这样的转业渔民很多。</p><p>  <strong>理念之变:从竭泽而渔到保护优先</strong></p><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1/16/213afdeaf3a5a981eed3c5a7.jpg" alt="" /></p><p>  在江西省湖口县,江豚协助巡护队的队员伍后春在观察水面是否有违法捕捞的工具。他和他的父亲、爷爷三代在鄱阳湖和长江捕鱼为生,2017年开始上岸,目前已成为巡护队队员(6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p><p>  早上8点30分,风轻云淡、江湖如镜,江西湖口县北门渡口码头,湖口县江豚协巡队队员、捕了一辈子鱼的舒银安开始了一天的巡护任务。</p><p>  今年汛期,舒银安和队员也坚持定期来岸边巡护,水位下降后又恢复了水上巡护。</p><p>  三年前,当舒银安加入江豚协巡队、协助渔政人员打击非法捕捞时,身边少数不理解的渔民骂他们是“渔民的叛徒”。</p><p>  但舒银安很坚定:“不能再这样捕下去,否则鱼都要绝种了!”三年来,无论严寒酷暑,他和协巡队其他队员始终坚守在这片水域,默默守护着这里的江豚和渔业资源。</p><p>  骂声越来越少,加入的人越来越多。如今,湖口县江豚协巡队11名队员中,有8名是之前世代捕鱼的渔民。</p><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1/16/ee96cc9404c2674284cc94ac.jpg" alt="" /></p><p>  在江西省湖口县,江豚协助巡护队的队员在鄱阳湖水域巡查(6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p><p>  从捕鱼到护鱼,是湖区群众理念之变的缩影。</p><p>  随着全面禁捕的实施,“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在湖区牢牢扎根,生态保护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自觉。</p><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1/16/31a7acb7a249da8e02d374c0.jpg" alt="" /></p><p>  在位于湖南岳阳市的东洞庭湖麋鹿和鸟类救治避难中心拍摄的麋鹿(8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p><p>  在东洞庭湖麋鹿和鸟类救助避难中心,麋鹿“果果”刚喝完牛奶,在草地里躺着休息。</p><p>  今年汛期,麋鹿的传统栖息地被大片淹没,刚出生的小麋鹿“果果”和妈妈走散后,被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发现,送到救助避难中心。</p><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1/16/f3b238b0ff5d03014fd71413.jpg" alt="" /></p><p>  东洞庭湖麋鹿保护协会会长李政与小麋鹿“果果”互动(7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蔡潇潇 摄</p><p>  “汛情期间,我们共救护了4只麋鹿。”东洞庭湖麋鹿保护协会会长李政说。</p><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1/16/47cb9a162e85f01a1e8d8e3b.jpg" alt="" /></p><p>  在位于湖南岳阳市的东洞庭湖麋鹿和鸟类救治避难中心拍摄的麋鹿和飞鸟(8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p><p>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守护生态就是守护未来。</p><p>  禁止采砂、关闭污染企业、规范畜禽养殖……一系列改善湖区生态的措施出台。</p><p>  江豚保镖、候鸟医生、麋鹿管家……越来越多人加入守护湖区生态的队伍中。</p><p>  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p><p>  江西鄱阳县双港镇长山村位于鄱阳湖的一个湖中岛上,在村口,一张巨幅鄱阳湖国际生态旅游岛的规划图承载着渔民们的美好期盼。“虽然不捕鱼了,但生态保护好了、旅游发展起来后,相信大家未来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村支书杨志刚说。(记者郭强 闵尊涛 史卫燕 蔡潇潇 王昕怡)</p><!--画中画广告start--> <!--画中画广告end-->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