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中方  助攻  习近平,发扬,  作者, 

苦瘠不再,新程已启——写在甘肃所有贫困县脱贫摘帽之际-中国奥斯卡

   日期:2020-11-22 13:46:25     作者:wangxiao    浏览:10    
核心提示:新华社兰州11月22日电题:苦瘠不再,新程已启——写在甘肃所有贫困县脱贫摘帽之际新华社记者马维坤、王朋、王博甘肃省人民政府21日批准最后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至此,甘肃75个贫困
<p>  新华社兰州11月22日电 题:苦瘠不再,新程已启——写在甘肃所有贫困县脱贫摘帽之际</p><p>  新华社记者马维坤、王朋、王博</p><p>  甘肃省人民政府21日批准最后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至此,甘肃75个贫困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困扰陇原大地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p><p>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全省干部群众铆足干劲,通过产业扶贫、兜底保障等多种方式,在消除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统计,2013年至今,甘肃已减贫55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超过一半的贫困人口通过产业发展实现了脱贫。<!--画中画广告start--> <!--画中画广告end--></p><p>  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减少,收入大幅增加。2017年至2019年,甘肃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速分别达到10.2%、10.3%、11.8%,明显高于甘肃农村居民收入增速。</p><p>  “谁能想到,在这个庄稼都难成活的山沟沟里,竟能增收致富。”站在贫瘠、干旱的黄土塬上,44岁的窑坡村村民梁兵仍感觉“像做梦一样”。</p><p>  这个过去以种马铃薯为生的村子,如今成了定西市安定区牛羊养殖先进村。梁兵说,6年前,在扶贫干部的带领下,部分村民发展起了牛羊养殖。他家里的16头牛、16只羊今年能给他带来15万元的收入。</p><p>  山还是那座土山,田还是那些旱田,但是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生活却早已不同。窑坡村如今家家户户养牛羊,现存栏牛超过600头、羊1800多只,村民的生活越来越有模样。</p><p>  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目前,甘肃已动态消除义务教育辍学现象,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贫困县乡村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空白点”已全面补齐,有49.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入新居。</p><p>  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稳步提升。甘肃贫困地区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等较快发展,贫困户自我发展渠道不断拓展。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介绍,甘肃省已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务工收入占总收入一半以上的贫困人口占76%。</p><p>  不止如此,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也得到极大改善。目前,全省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已全部通了硬化路和客车,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了99.8%。行政村光纤宽带和4G网络覆盖率均超过99%,电商服务站实现有贫困村的乡镇全覆盖。</p><p>  苦瘠不再,新程已启。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推动新业态在贫困山乡涌现。</p><p>  “没想到世代种地为生的农民也能吃起‘旅游饭’,没想到‘美丽’也能战胜‘贫困’。”平凉市泾川县白家村村民杨彩虹说,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曾经封闭、贫穷的“小土村”,如今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p><p>  白家村不是个例。甘肃省政府统计,甘肃已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90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225个,有55.46万名贫困群众依靠发展旅游实现稳定脱贫。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p><p>  甘肃贫困地区正焕发勃勃生机,绽放新颜。</p><p>  “脱贫摘帽并不等于脱贫攻坚画上了句号。”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任燕顺说,一些脱贫户虽然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但家庭经营规模小、外出务工缺技能,稳定脱贫根基不牢,需要“扶上马、送一程”;一些边缘户家底薄、抗风险能力弱;一些脱贫村产业链条短、集体经济弱……这些短板弱项,仍然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小康之路仍需要夯实根基,下足“绣花”功夫。</p><p>  甘肃底子薄、发展欠账大是现实,不屈的甘肃人民将一以贯之、接续奋斗。任燕顺说,甘肃将继续保持攻坚态势,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