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中方  助攻  习近平,发扬,  作者, 

四型火箭、六次发射 长征火箭助“嫦娥”九天揽月-好莱坞艳照

   日期:2020-11-24 09:27:02     作者:wangxiao    浏览:8    
核心提示:中新社文昌11月24日电题:四型火箭、六次发射长征火箭助“嫦娥”九天揽月作者郭超凯11月24日,伴随着撼天动地的轰鸣声和照亮天际的尾焰,长征五号遥五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起飞
<p>  中新社文昌11月24日电 题:四型火箭、六次发射 长征火箭助“嫦娥”九天揽月</p> <p>  作者 郭超凯</p> <p>  11月24日,伴随着撼天动地的轰鸣声和照亮天际的尾焰,长征五号遥五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起飞,成功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截至目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中国探月工程任务的发射成功率达100%。</p> <p>  <strong>2020年最具“分量”发射</strong></p> <p>  此番“长五”送“嫦五”,被视为今年中国最具“分量”的探测器发射任务。</p> <p>  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重达8.2吨,是中国目前发射的重量最重的探测器。今年7月23日发射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重约5吨;此前中国发射的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重量约为4吨。嫦娥五号探测器需要进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41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这对运载火箭的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p> <p>  “在长征火箭家族中,只有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可以将8吨重的载荷直接送入地月转移轨道,这是对运载火箭能力的集中检验,也是对中国航天能力的最佳注解。”长征五号火箭第一总指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李明华说。</p> <p>  执行此次任务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中国新一代大推力低温液体运载火箭,全长近57米,起飞重量约870吨,起飞推力超过1000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运载能力可达14吨,是目前中国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火箭和嫦娥五号探测器“强强联手”,有望实现中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p> <p>  <strong>独门“窄窗口多轨道”技术</strong></p> <p>  此次发射的“分量”还体现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上。由于地月相对位置以及轨道设计等因素的限制,此次发射接近于“零窗口”。长征五号遥五火箭的发射窗口只有50分钟,一旦在发射窗口时间内不能实施发射,嫦娥五号的奔月计划就会受到影响。</p> <p>  “为了确保火箭准时发射,研制团队采用了变射向、变滑行时间的多轨道奔月发射方案,应用‘窄窗口多轨道’技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李东表示,科研人员针对50分钟的发射窗口分别设计了5条发射轨道,每条轨道对应10分钟的发射窗口,在发射窗口期内,可根据发射时间通过软件自动选择发射轨道,提高轨道切换效率,为长征五号火箭实现“零窗口”发射奠定了基础。</p> <p>  独门“窄窗口多轨道”技术,让长征五号火箭掌握了向移动目标发射的绝技,灵活机动。除探月三期以外,载人空间站、火星探测等重大专项任务,均离不开长征五号火箭的支持。</p> <img alt="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采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送入太空。 骆云飞 摄"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1/24/2c3315f495ed4ab347506145.jp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title="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采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送入太空。 骆云飞 摄" /> 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采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送入太空。 骆云飞 摄 <p>  <strong>四型火箭六次发射</strong></p> <p>  此次发射,是长征五号火箭首次发射嫦娥探测器,也是长征系列火箭第六次护送“嫦娥”。自2007年起,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征三号甲火箭、长征三号乙火箭、长征三号丙火箭、长征五号火箭4型火箭,凭借出色的适应能力、强大的运载能力、丰富的发射轨道、精准的入轨精度脱颖而出,成为“嫦娥”奔月的最佳搭档,助力探月工程的每一步。</p> <p>  2007年10月24日,长征三号甲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拉开了中国探索月球的大幕。2010年10月1日,长征三号丙火箭将嫦娥二号卫星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刷新了中国探月工程新高度。</p> <p>  2013年12月2日,长征三号乙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三号探测器,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2018年12月8日,长征三号乙火箭将嫦娥四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成功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p> <p>  此外,2014年10月24日,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搭乘长征三号丙火箭升空,成功绕月后以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地球大气层,安全精确着陆,为嫦娥五号任务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如今,嫦娥五号探测器如愿升空,“嫦娥”奔月的最佳搭档再添一员猛将——长征五号火箭。</p> <p>  13年间,四型长征火箭、六次发射为探月工程搭起天梯,托举中国人的探月梦想走向更深更远。(完)</p><!--画中画广告start--> <!--画中画广告end-->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