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作者,  习近平,发扬, 

“小”处着手,科技支撑 保护生物多样性云南有新举-影雕

   日期:2020-12-10 01:45:58     作者:wangxiao    浏览:17    
核心提示:“小”处着手,科技支撑保护生物多样性云南有新举我国西南横断山系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多样性,是生物资源的宝库。图为香格里拉雪山和高山杜鹃。云南省迪庆州旅游局供图绿色动态作为
<p>  “小”处着手,科技支撑 保护生物多样性云南有新举</p><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2/10/0c72a5b5a1fb47202d620926.jpg" alt="" /></p><p>  我国西南横断山系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多样性,是生物资源的宝库。图为香格里拉雪山和高山杜鹃。</p><p>  云南省迪庆州旅游局供图 </p><p>  绿色动态</p><p>  作为我国西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云南是我国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核心和交汇区域,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天然基因库。</p><p>  科技日报记者12月4日从云南省林草局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探索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的路径与机制,创新林业科技,为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云南经验”。</p><p>  野生动物肇事有补偿,多项创新举措开先例</p><p>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亚洲象从20世纪80年代的150头,增长到目前300头左右;滇金丝猴从2000年的1400多只,增长到目前3000多只;在云南省越冬黑颈鹤从1996年的1600多只,增长到目前3000多只……</p><p>  “2004年云南在全国率先提出‘极小种群’保护倡议,随后就启动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行动。”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王卫斌向记者介绍,2010年,云南省批准实施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规划纲要,明确了112个保护对象。“十三五”以来,全省实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项目120多个,建成了30个保护小区(点)、13个近地和迁地基地(园)、5个物种回归实验基地,诸如巧家五针松、华盖木、滇桐、云南金钱槭等67种野生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p><p>  为有效解决野生动物肇事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等问题,1993年云南在全国率先建立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制度。2010年率先启动了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试点,引入商业保险模式,完善补偿机制,并在2014年实现了省域全覆盖。2014年以来,共核定野生动物肇事保险案件13万余件,兑付保险金2.97亿元,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群众损失。</p><p>  此外,云南省还率先在全国开展国家公园新型保护模式探索,形成了国家公园建设的云南模式,统筹发挥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为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率先在全国理顺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p><p>  创新林业科技,有效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p><p>  边境线长4060公里的云南,与周边国家山水相连。</p><p>  “为切实维护好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2006年以来,云南省加强与老挝、缅甸、越南等毗邻国家联合开展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王卫斌介绍。</p><p>  目前面积约20万公顷的中国西双版纳—老挝北部三省跨边境联合保护区域已建立;举办了“中缅森林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论坛”“中缅边境北段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合作研讨会”“中缅林业合作组第一次磋商”;与越南签署了边境林业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合作协议;加强与泰国、柬埔寨合作共享。</p><p>  近年来,云南省以热带雨林、干热河谷、高原沼泽湿地等10个重要生态系统和云南松、思茅松、沉香等10个重要树种为重点,推出一系列林业科技专项规划,科学开展保护和利用,建立15个森林、湿地、荒漠、草原等生态系统定位站。</p><p>  “十三五”以来,列入国家林草局成果管理库科研成果160个,30余项科技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项,推广林业优良品种和技术234项,建立科技示范基地233个,“云南核桃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获2018年度省科技进步特等奖。</p><p>  为促进林草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目前,云南省还建立各类林木种子生产基地5551个、82.8万亩。建成国家和省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28个,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持续增加。</p><p>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2021年5月将在云南昆明举办。国际社会期待并坚信大会成果将润泽万物生灵,惠及子孙后代。</p><p>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生态安全大局,守好生物多样性宝库,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保护生态资源,弘扬生态文化,展现生态文明,共享生态福祉,推动绿色发展,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王卫斌说。(本报记者 赵汉斌)</p><!--画中画广告start--> <!--画中画广告end-->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