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作者,  习近平,发扬, 

北斗“吉星”高照 距全球组网仅一步之遥-朱捷

   日期:2020-03-09 23:45:04     作者:wangxiao    浏览:24    
核心提示:北斗“吉星”高照距全球组网仅一步之遥新华社西昌3月9日电题:北斗“吉星”高照距全球组网仅一步之遥新华社记者谢佼、胡喆3月9日,第54颗北斗导航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
<p>  北斗“吉星”高照 距全球组网仅一步之遥</p><p>  新华社西昌3月9日电 <strong>题:北斗“吉星”高照 距全球组网仅一步之遥</strong></p><p>  新华社记者谢佼、胡喆</p><p>  3月9日,第54颗北斗导航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也是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第二颗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被科研人员爱称为“吉星”。<!--画中画广告start--> <!--画中画广告end--></p><p>  功能最多、信号最多、体型最大、寿命最长、身怀绝技,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抓总研制的“吉星”落户高轨天疆,应用前景广阔,意味着我国距离北斗全球组网“大棋局”的部署完成仅有一步之遥。</p><p>  <strong>更多技能服务覆盖用户</strong></p><p>  无线电导航、无线电测定、短报文通信、星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吉星”升空入轨后,大大提升了北斗的应用场景。</p><p>  第一项绝技,就是可为广受关注的自动驾驶提供服务。</p><p>  要想实现自动驾驶,车辆必须实时、精准地“知道”自己的位置。使用普通导航卫星定位时,会有几米甚至十几米的误差,远达不到上路行驶要求,对此人们开发“地基增强”技术,在地面建设基准参考站以消除定位误差。</p><p>  “吉星”的卫星精密单点定位功能,可实现动态分米级、事后厘米级的定位服务,服务于汽车自动驾驶、船舶精准停泊等,比“地基增强”方式更节省高效。</p><p>  “吉星”的星基增强功能,通过两个频点播发符合国际民航组织标准的星基增强信号,精确护航飞机起降,可为国内外民航用户提供花费更低、可用性更高的导航服务,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此外,在通信、电力、金融、测绘交通、渔业、农业、林业等领域,“吉星”也将始终“高照”。</p><p>  不仅导航信号兼容增强,“吉星”在短报文通信功能上更有了新突破,通信能力提升10倍,单次可发送1000多个中文字符,还可发送图片等信息。</p><p>  北斗三号卫星总体主任设计师潘宇倩介绍,“吉星”的接收信号能力也大幅增强,用户终端实现了小型化,发射功率可降低10倍,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p><p>  此次成功发射的“吉星”,还将与2018年11月1日发射升空的北斗三号首颗“吉星”携手验证北斗系统新体制有源定位功能,拉开无线电测定功能全面升级的序章。</p><p>  <strong>更大体型“北斗”战胜挑战</strong></p><p>  新升空入轨的“吉星”可是北斗家族中的“大个子”。</p><p>  它采用由“北斗大本营”五院研制的东方红三B(导航)卫星平台,这是我国现役规模巨大的卫星平台之一。宽敞的载荷空间,有一半留给各种通信载荷。</p><p>  体型大,就是难度。设计时,“吉星”团队用最短时间、最科学的会签方式完成了接口协议文件的签署,同步启动了构型布局设计等一系列设计。整星总装与测试过程中,团队逐一攻克了总装状态多、测试项目多、技术难度大等一系列难题。</p><p>  由于“吉星”天线多且射频信号种类繁多,为电磁兼容(EMC)带来极大的挑战。“‘吉星’团队团结协作、集智攻关,高水平地解决了电磁兼容难题,使‘吉星’成为‘导航、通信一体化’水平最高的卫星。”北斗三号卫星副总设计师刘天雄说。</p><p>  大平台还能装载更多燃料。“充足的燃料可以保证卫星’稳坐’静止轨道位置。”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陈忠贵介绍,通过一系列举措,卫星的设计寿命也创我国导航卫星新高。</p><p>  <strong>克服疫情风险北斗冲刺不停步</strong></p><p>  就在紧锣密鼓的北斗全球组网冲刺中,疫情突然而至。中国航天人沉着应对,步伐没有因此放缓。</p><p>  2020年2月1日,“吉星”试验队如期出征发射场。</p><p>  需要克服人手困难。个别岗位人员春节回乡探亲,回京后居家观察。当急征替岗人员的通知在工作群发布后,“去西昌,我可以!”“我报名”瞬间刷屏。仅一天,替岗人员便完成交接,出征西昌。</p><p>  一抵达发射场,试验队立即组织青年突击队梳理发放防疫用品,建起防疫的第一道防线;成立试验队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明确责任,迅速传达相关精神、部署防疫工作……</p><p>  非常时期的基地生活,“老北斗人”充满职业的高度默契。不论是测试还是开短会,队员们笑称,常常彼此一对视,就确认了眼神和对方想要表达的含义。</p><p>  在西昌,试验队主线和辅线的工作,均根据疫情所带来的影响进行灵活动态管理。在同样人员紧缺的北京,五院抽调了近十名专业人员以及多位保障人员为前方的“吉星”远程判读数据,成为试验队坚固的“大后方”。</p><p>  就这样,前后方联动,齐心协力、全力冲刺,“吉星”终于在疫情面前,冲破重重考验,按期升空入轨。同时北斗人正全力研制北斗三号的收官之星,力争如期实现北斗三号的全球组网。(参与采写:潘晨)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