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作者,  习近平,发扬, 

反食品浪费法草案来了!一粒粮食背后蕴含怎样的价值?-莱罗塔列

   日期:2020-12-24 09:27:18     作者:wangxiao    浏览:10    
核心提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珍惜粮食,反对浪费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一个现代公民应尽的义务中国农业科学院做过估算,我国的粮食全产业链总损耗率约为12%,在播种、收获、储藏、运输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珍惜粮食,反对浪费</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也是每一个现代公民应尽的义务</p> <p>  中国农业科学院做过估算,我国的粮食全产业链总损耗率约为12%,在播种、收获、储藏、运输、加工等各个环节,本来就因为设备和技术局限而存在不同程度的损耗。在此基础上,<strong>每年城市餐饮浪费的粮食多达340~360亿斤</strong>,这还不包括居民家庭饮食。不科学的消费心理、粗放的管理方式,以及节俭意识的缺乏,构成了浪费粮食的主要原因。</p> <p>  12月22日—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召开,反食品浪费法草案首次提请审议。为什么要对食品浪费问题立法?反食品浪费法又将如何影响我们的观念和生活?一粒粮食背后又蕴含怎样的价值呢?</p> <p>  您在日常生活当中,都观察到了哪些食品浪费的现象呢?如何看待用立法的方式来防止大家浪费食品?随机采访到的游客各抒己见↓</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2/24/d734cec5fd9be74e0c049ace.gif" /></p> <p>  我国粮食连年丰收,稻谷、小麦这两大主粮,都可以实现完全的自给自足,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针对食品浪费进行立法呢?</p> <p>  目前我国的粮食的年总产量大约是1万3千亿斤,平均到每个人头上大概是940斤,也就是<strong>每人每天将近3斤</strong>,但是我们吃的可不仅仅有主粮,还有肉、禽、蛋、奶,包括酒等等,这些都是由粮食转化而来的。一般来说,3到7斤的粮食才可以转化成1斤的谷物食品,所以说每人每天3斤的量真的不算多,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还很大。</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2/24/099f78c84ecf03d1788fd9eb.jpg" /></p> <p>  像我们在超市当中常见的大米,它的价格一般在四五块钱左右一斤,吃饭的时候如果剩半碗米饭,不会觉得浪费了很多钱。一粒普通的粮食可能看起来真的非常平凡,但是在它们被生产的过程当中,是备受关爱的。比如说<strong>国家会给予它们农机补贴、种子补贴、化肥补贴,以及种植面积的补贴</strong>。</p> <p>  珍惜粮食,还有更加重大的意义。全球所有的粮食出口国的年出口总量约为3亿吨,<strong>我国的粮食年消耗量约为6.5亿吨,是全球出口量的2倍多</strong>,我们的粮食实现自给自足了,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2/24/cd52cd0453f48a9f3c75a72a.jpg" /></p> <p>  目前,<strong>我国每年生产、储存、运输、加工环节的粮食损失量约为700亿斤,城市餐饮每年浪费340至360亿斤食物</strong>,这还不包括我们平时在家的食物浪费,因此食品浪费问题不容忽视。</p> <p>  有了反食品浪费法,就能更好地规范各类食品浪费行为,比如可以选择小份菜,手机外卖平台上也会标示出具体的食物的分量。对于那些暴饮暴食的吃播,我们要说再见了。</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2/24/3812c96274843a396c01900e.jpg" /></p> <p>  在刚刚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反食品浪费法草案首次提请审议。反“舌尖上的浪费”,我们将持续关注!</p><!--画中画广告start--> <!--画中画广告end-->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