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作者,  习近平,发扬, 

管理、服务、运营三位一体 盘活高校智慧资源-赫夫纳

   日期:2020-12-28 01:50:15     作者:wangxiao    浏览:7    
核心提示:管理、服务、运营三位一体盘活高校智慧资源本报记者刘昊通讯员王源林“十三五”期间,广西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入驻企业年均超过50家,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3家,学校科技成
<p>  <strong>管理、服务、运营三位一体 盘活高校智慧资源</strong></p><p>  本报记者 刘 昊 通讯员 王源林<strong><br /></strong></p><p>  “十三五”期间,广西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入驻企业年均超过50家,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3家,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交易额年均增长20%以上,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转化质量得到极大提升,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功驶入“快车道”。</p><p>  与众多“双一流”建设高校同台PK,广西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桂电)斩获了大赛唯一一个一等奖。<!--画中画广告start--> <!--画中画广告end--></p><p>  近日,在江苏举行的第七届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科研成果转化学生大赛上,桂电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师指导的学生团队的创新项目“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纸”顺利进入决赛,最终拔得头筹。</p><p>  “我们探索把创新理念融入学校的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中,已初见成效。”12月24日,桂电校长徐华蕊说。</p><p>  近年来,桂电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科技成果转化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技术转移管理办公室为管理主体、大学科技园为主要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桂林电科大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为技术转移市场化运营机构的管理、服务、运营“三位一体”体系,不断推进成果转化改革,释放科研创新发展活力。</p><p>  2019年,桂电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成为广西唯一入选高校。</p><p>  <strong>“四创中心”:让成果转化赢在起跑线</strong></p><p>  桂林市国创朝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直接来自桂电“四创中心”的校友企业之一。该公司总经理梁二苗认为,正是“四创中心”的前身“创新基地”,为他的公司发展壮大赢得了第一桶金。</p><p>  坐落在桂电花江校区西北侧的“四创中心”,是该校融“创意、创新、创造、创业”为一体的大学生科教协同育人基地,同时也是大学生科技成果孵化基地。</p><p>  “我是中心的第一批创业者和受益者。2006年,我还是一名在校生,当时在中心的前身‘创新基地’,我们拥有一个很好的研发团队和一批富有创意的科研项目。”梁二苗告诉科技日报记者。</p><p>  2007年,桂林市大学生创业园在桂林信息产业园成立,依托自主研发的项目,梁二苗注册的公司很快成为了桂林大学生创业园的第一批20余家入驻企业之一。梁二苗表示:“十多年来,尽管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但我一直坚持将学校电子信息领域的前沿科技成果服务于公司发展。”</p><p>  目前,该公司已发展成为广西千亿元产业重大科技攻关工程项目“远程在线检测监控平台及信息管理系统”承担单位,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技项目12项。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教育物联网、车联网的整体解决方案,与华为、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等单位在物联网应用领域有着深度合作。</p><p>  梁二苗说:“学校成立‘四创中心’后,我又成为了第一批入驻中心的50多家企业之一。公司与学校联合申报‘整合高精度北斗定位的车联网关键技术及车载智能终端研制’的项目,获广西创新驱动重大专项资金130万元,加上各类横向委托项目经费累计近200万元,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全新的动力。”</p><p>  <strong>花江慧谷:打造成果转化“加油站”</strong></p><p>  “长期以来,学校产生的大量科研成果在广西落地相对不足。”桂电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曹卫平介绍,“为解决这一难题,学校联手桂林市政府打造了一家科技成果转化‘加油站’——花江智慧谷电子信息创业产业园。”</p><p>  花江慧谷电子信息科技园(慧谷)(以下简称花江慧谷)首期建设投入8.9亿元,与桂林市科技成果转化园(智谷)并称桂林花江智慧谷,至2022年计划总投入21亿元。</p><p>  花江慧谷同样坐落在桂电花江校区最南侧,与学校的“四创中心”仅仅数百米之遥。“之所以选址校园周边,主要目的在于可以解决学校科研成果就地转化问题,同时可以解决学校毕业生就近实习就业问题,还可以解决企业项目研发人员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问题。”刘建明介绍说,“从功能上看,‘四创中心’侧重于科教协同育人和项目研发的‘初试’;而花江慧谷则侧重科研项目的‘中试’和科技成果的巩固。”</p><p>  “全面建成后的花江慧谷可容纳6000多人同时进行研发和办公;预计未来10年内,能够孵化各类数字经济高科技企业100余家。”桂电发展规划处处长潘开林介绍道,“当前,入驻花江慧谷一期的有20多家企业,这些企业盘活了桂电4万多大学生的智慧资源,同时充分利用了学校近10亿元的仪器设备资源。”</p><p>  在花江慧谷,入驻企业依托科技项目申报及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后补助,赢得了大量的社会金融投资。2018年,桂林睿之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通过销售代理达标转让股权的方式,从桂林健一奥普医药咨询有限公司融资100万元;2020年,学校许睿教授团队的“用于高氨氮浓度废水的环流式短程反硝化反应器及系统”成果与广西桂林绿帆环保膜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技术作价1500万元转让协议。</p><p>  此外,入驻企业联合学校申报项目还可获得可观的科技项目资金资助。“公司与学校合作申报项目‘慢性疾病监测移动智能终端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示范’,获广西创新驱动重大专项发展的专项资金800万元。”桂林永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陈真诚介绍说。</p><p>  2020年,该公司联合学校申报项目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现场快速检测的试纸研发及应用,再次获广西科技厅资助300万元。“这一资助非常及时,为试纸能够在2月研发成功、4月获得欧盟CE认证标准和及时投入市场应用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获得2020年“广西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的陈真诚发表获奖感言时如是说。</p><p>  <strong>大学科技园:携手政府培育行业领头羊</strong></p><p>  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2019年底,依托学校作为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的优势,桂电牵头成立了广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联盟;广西大学、广西医科大学等63家高校先后入盟,形成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集聚发力之势。</p><p>  “学校还先后出台系列制度专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对合同的审批流程、收益分配、人才激励等方面分别进行了明确规定。”桂电国家大学科技园(以下简称大学科技园)主任陈岳林说,“目前入驻大学科技园的企业95%以上为科技型企业,行业领域涉及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环境保护等,其中不乏我们联手政府共同培育的行业领头羊。”</p><p>  广西智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应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提供智慧政务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2018年被广西科技厅认定为“瞪羚企业”。</p><p>  该公司总经理李灵巧告诉记者:“公司入驻大学科技园后,与学校联合申报广西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得立项,2016年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广西金奖,次年入围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李灵巧表示,“得益于学校、科技厅和桂林市提供的各类研发资助基金150多万元,公司的研发投入得到较大增长,为获批‘瞪羚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p><p>  桂电副校长张文涛介绍说,“十三五”期间,桂电大学科技园入驻企业年均超过50家,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3家,其中“瞪羚企业”1家。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交易额年均增长20%以上,2次获广西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考核评估优秀,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转化质量得到极大提升,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功驶入“快车道”。</p><p>  “今后,我们将瞄准中国—东盟主阵地和国内电子信息行业主战场,让更多高校科技成果更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服务广西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真正落地生根。”桂电校长徐华蕊表示。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