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中新网西宁12月28日电 题:中共青海省委首场新闻发布会:数字宣告保护“地球第三极”担当</p>
<p> 作者 张添福 潘雨洁</p>
<p> 雄踞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省,如何守护地球“第三极”?</p>
<p> 28日在西宁举行的中共青海省委首场新闻发布会上,通过几组数字或能展现该省保护“地球第三极”做出的昔日努力及未来决心。</p>
<p><strong> 几组数据呈现生态改善成效</strong></p>
<p>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齐铭在中共青海省委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抛出几组重要数据。</p>
<p> ——在大气污染防治上,2018年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终期考核中,青海省是西北地区唯一优秀省份,连续两年环境空气质量位列西北五省区首位。</p>
<p> ——在水污染综合治理上,今年1至11月,列入《青海省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的19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100%,劣Ⅴ类断面为0。</p>
<p> ——在污染减排上,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与第一次相比,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9.75%,氨氮下降55.84%,总氮下降24.17%,总磷下降25%,反映出青海省污染治理能力明显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p>
<p> ——土壤环境总体保持稳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覆盖率达到100%。全省“十三五”确定的生态环境保护11项约束性指标已全部提前完成。</p>
<p> “过去的这五年,是青海省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最大、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最好的五年,也是全省民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提升的五年。”齐铭说。</p>
<p><strong> “风向标”宣告保护“地球第三极”决心</strong></p>
<p> 日前召开的中国共产党青海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即《建议》)。</p>
<img alt="图为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齐铭回答记者提问。 马铭言 摄"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2/28/19e68e86efcf53ec357b1e6e.jpg" title="图为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齐铭回答记者提问。 马铭言 摄" />
图为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齐铭回答记者提问。 马铭言 摄
<p> 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党晓勇表示,上述《建议》提出了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碳达峰,为坚决守好筑牢“中华水塔”、打造中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树立了鲜明的“风向标”。</p>
<p> 齐铭表示,“十四五”时期青海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为建设青藏高原生态文明新高地作出积极贡献。</p>
<p> 齐铭介绍,具体工作中,将以“14567”总体思路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上台阶上水平。</p>
<p> ——“1”即“以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一条工作主线。</p>
<p> ——“4”即围绕“聚焦守护好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打好升级版污染防治攻坚战、优化绿色发展方式、创新治理体制机制”四大战略。</p>
<p> ——“5”即“更加注重绿色发展、环境质量、防控风险、机制创新、区域协同”五条实施路径。</p>
<p> ——“6”即推进落实“绿色发展、生态保护、污染防治与城乡共治、适应气候变化与碳达峰、风险防控、健全治理体系”等六方面任务措施。</p>
<p> ——“7”即实现“生态功能、攻坚目标、扩容路径、治污方式、政策手段、科技支撑、治理体系”七个升级。</p>
<p> “到2025年,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推动实现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齐铭表示。(完)</p><!--画中画广告start-->
<!--画中画广告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