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rong>记者vlog | 为中国首批海外“逆行者”写日记</strong></p><p> 我是陈霖,</p><p> 新华社加沙分社记者。</p><p> 2月初,<!--画中画广告start-->
<!--画中画广告end--></p><p> 我赴伊朗德黑兰临时出差,</p><p> 因当地疫情暴发被阻断归途。</p><p> 彼时,</p><p> 伊朗是中东地区</p><p> 最先出现疫情的国家之一,</p><p> 而“震中”库姆离德黑兰不远,</p><p> 人们内心难免恐慌,</p><p> 身边不少人选择“逃离德黑兰”。</p><p> 至暗时刻,</p><p> 中国医护人员逆行增援,</p><p> 距离伊朗报告首个病例仅10天!</p><p> 这支队伍,</p><p> 是中国首个对外抗疫医疗专家组。</p><p> 伊朗疫情初期,</p><p> 病亡率居高不下,</p><p> 抗疫必须争分夺秒。</p><p> 而中国专家组与病毒打过“硬仗”,</p><p> 他们的到来对伊朗来说,</p><p> 无疑是雪中送炭。</p><p> 专家组日程安排满满当当,</p><p> 采访只能“见缝插针”。</p><p> 为来自祖国的逆行者写下“抗疫日记”,</p><p> 自豪与感动时常充盈我的心间。</p><p> 在中国专家团队帮助下,</p><p> 伊朗的医院检测能力、</p><p> 治愈率等都有了明显提高。</p><p> 当地民众看到他们身上中国红十字会标志,</p><p> 会主动上前打招呼表示感谢。</p><p> 中国专家完成援伊任务回国后,</p><p> 我一直留守德黑兰,</p><p> 记录着这里的抗疫故事。</p><p> 一边对抗制裁,</p><p> 一边抗击病毒,</p><p> 伊朗在困境中缓和疫情态势,</p><p> 还在年中推出了首台国产呼吸机。</p><p> 然而7月以来,</p><p> 伊朗疫情接连出现反弹,</p><p> 至12月初确诊病例超过百万,</p><p> 战疫之路道阻且长。</p><p> 2020年行将结束,</p><p> 严冬后又是春暖花开。</p><p> 记得一位中国专家组成员在临行时</p><p> 祝福伊朗的春天早日到来。</p><p> 虽然与病毒的斗争仍在继续,</p><p> 但心怀希望、不懈战斗,</p><p> 终能迎来胜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