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中方  助攻  习近平,发扬,  作者, 

为什么防疫措施强调1米以上社交距离?专家解惑-文明旅游宣传语

   日期:2021-01-15 18:06:30     作者:wangxiao    浏览:10    
核心提示:中新网北京1月15日电(记者杜燕)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所长王全意15日在发布会上提醒公众,新冠疫苗虽已开始接种,但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可能达到100%。即
<p>  中新网北京1月15日电 (记者 杜燕)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所长王全意15日在发布会上提醒公众,新冠疫苗虽已开始接种,但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可能达到100%。即便接种新冠疫苗后,仍应继续做好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防护措施。<!--画中画广告start--> <!--画中画广告end--></p> <p>  他解释疫情防控中,始终强调要保持社交距离的重要意义。</p> <p>  首先,新冠、流感等病毒均可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当人说话、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病毒会随飞沫排出到空气中。</p> <p>  研究表明,在重力作用下,飞沫从人体口鼻排出、到落地面的水平距离一般在1米以内,近距离接触的人,如果吸入含有病毒的飞沫,则有导致感染的风险,所以建议在公共场合,人与人之间至少要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p> <p>  其次,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疾控中心等权威公共卫生机构均将保持社交距离,作为公众防控新冠肺炎的重要公共卫生举措。</p> <p>  王全意承认,1米并非绝对的数字。研究已证明,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这种含有病毒的小颗粒可以在室内环境中扩散到更远距离。</p> <p>  王全意表示,在有足够空间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保持的距离越远,风险就越低。</p> <p>  他引用发表在医学杂志《柳叶刀》的研究文章指出:当保持1米以上距离时,病毒传播风险降低82%。</p> <p>  王全意强调,在室内、电梯、公共交通工具等相对密闭的空间,应保持更远的社交距离,与此同时,还应采取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等措施,从而最大程度减少感染风险。(完)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