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作者,  习近平,发扬, 

上海石库门里的“红色火种”:追溯中国共产党的“孕育史”-南平新闻

   日期:2021-01-18 16:27:20     作者:wangxiao    浏览:8    
核心提示:中新社上海1月18日电题:上海石库门里的“红色火种”:追溯中国共产党的“孕育史”作者郑莹莹地处上海市中心的南昌路100弄2号,从外看似寻常的石库门建筑,里面却是中国“革命火种”
<p>  中新社上海1月18日电 题:上海石库门里的“红色火种”:追溯中国共产党的“孕育史”</p> <p>  作者 郑莹莹</p> <p>  地处上海市中心的南昌路100弄2号,从外看似寻常的石库门建筑,里面却是中国“革命火种”燃起的地方。</p> <p>  上海市黄浦区党史研究室主任张健近日在建筑旧址里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介绍,大家都知道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在上海,但在此之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一个孕育、准备的过程,而我们脚下所踩的这个地方就是中国共产党初创阶段的历史见证。<!--画中画广告start--> <!--画中画广告end--></p> <p>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的官网资料显示,1920年2月8日,李大钊送陈独秀由北京至天津,途中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2月12日,陈独秀抵上海,相约在北京和上海分别发起筹建共产党……6月,陈独秀、俞秀松、李汉俊、施存统、陈公培5人在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陈独秀寓所开会,确定成立中国共产党,初步定名为社会共产党,起草具有党纲、党章性质的若干条文,提出“用劳工、劳农专政和生产合作为革命手段”。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选举陈独秀为领导人(书记)。8月,陈独秀写信给李大钊征求对党的名称的意见,李大钊意见定名为共产党。</p> <p>  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的旧址于2018年年底启动置换、修缮、布展,在2020年7月1日对外开放,采取预约制,到目前累计接待了约5000人次的参观者。</p> <p>  走在上海南昌路上的游客,若不是刻意寻来,很可能会“错过”这一处“红色旧址”。该旧址所坐落的弄堂里,如寻常居民区一样晾晒着棉被、衣物。参观者查看门牌号旁的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标识牌,走进旧址,却别有一番景象。两层的小楼里,有图文展板、实物陈列、场景复原展品等内容。为了贴近不同参观人群,特别是吸引年轻群体了解这段红色历史,旧址里还设有VR(虚拟现实)展厅。参观者戴上VR眼镜,便可通过约3分钟的建党历史短片,在虚拟世界里“目睹”中国共产党萌芽的那一段时光故事。</p> <p>  张健说,这个地方很小,无法场景式地全面展示这段历史,但可以精要地予以反映,简而言之,这里是“三个地”:这里是《新青年》杂志的办刊地,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在这里出版刊物、翻译、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这里是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成立地,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中,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指导推动了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实际上起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作用;这里还是中共中央局的办公地。</p> <p>  展板上有参与《新青年》编辑工作的陈望道的一段话:“……那时候,我们时常在环龙路渔阳里开会,陈独秀住在这里,我后来也搬到这里来住。”</p> <p>  展厅的另一侧,呈现的是昔日门庭若市的会客室,墙上有一块写着“会客谈话以十五分钟为限”的板子。讲解员刘倩说,陈独秀当时在思想文化界的影响非常巨大,全国各地来拜访他的人非常多,所以在板上写了这些字。她表示,大家来参观时对这段历史比较感兴趣,问的人比较多。</p> <p>  刘倩出生于1996年,自去年8月开始在这里工作,她说,自己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用自己的声音去传播有关党的一些文化知识,觉得非常荣幸。</p> <p>  “在1920年6月,陈独秀、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5人就是在楼上的寓所,开会决定成立中国共产党,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首个早期组织,实际上它起的是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作用。”当新的参观者到来,刘倩便又开始新一轮的讲解……(完)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