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作者,  习近平,发扬, 

北大红楼:中共孕育之地感受百年风云-子期

   日期:2021-01-20 11:34:15     作者:wangxiao    浏览:11    
核心提示:中新网北京1月20日电(于立霄徐婧)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北京一座红色地标性建筑——北大红楼正在进行展览布置,将以图文、实物、音视频等形式,展示中共早期革命活动的风雨
<p>  中新网北京1月20日电(于立霄 徐婧)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北京一座红色地标性建筑——北大红楼正在进行展览布置,将以图文、实物、音视频等形式,展示中共早期革命活动的风雨历程。</p> <img alt="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研究室副主任秦素银接受采访。 贾天勇 摄"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1/20/9e7511e76160fc60e8439716.jpg" title="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研究室副主任秦素银接受采访。 贾天勇 摄" /> 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研究室副主任秦素银接受采访。 贾天勇 摄 <p><strong>  见证中国重大历史事件</strong></p> <p>  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北侧有一座建筑,由于整座建筑主要用红砖砌筑,红瓦铺顶,故名“红楼”。这座建成于1918年的红楼,曾是北京大学的校舍,全称为北京大学红楼。</p> <p>  北大红楼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营垒、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见证了中国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留下了一批知识分子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足迹。</p> <p>  在这座红楼里,李大钊创建了共产党早期组织;蔡元培大刀阔斧进行教育改革;陈独秀等人创刊了《每周评论》,宣传反封建的文化思想;鲁迅在此授课,培养了新一代中国知识青年……</p> <p>  五四运动时期,《新青年》杂志起到重要作用,杂志的作者和编辑们都曾在北大红楼里活动过,浸泡在北京大学自由讨论的氛围中。</p> <p>  在日前进行的采访中,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研究室副主任秦素银介绍,当时享誉一时的《新潮》杂志诞生于红楼,收稿、编辑都在红楼里面进行。这本杂志全部用白话写新诗、写小说,是新文化运动中很重要的刊物。</p> <p><strong>  历史遗存旧址复原展陈</strong></p> <p>  北大红楼于1918年9月投入使用。一层是图书馆,当时年仅29岁的李大钊担任图书馆主任。二层是北大校部,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文科学长陈独秀的办公室就设于此。</p> <p>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北京历史上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的党组织就在北大红楼李大钊的办公室诞生。</p> <p>  2002年,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依托北大红楼成立,红楼一层对外开放,复原了李大钊办公室、毛泽东工作过的第二阅览室等,让更多观众走进历史场景,感受红色印记。</p> <p>  在复原的李大钊办公室中,陈列了书柜、书桌、墨盒、毛笔、笔架、1919年台历等。其中,有个玻璃三色墨盒很是特别,里面可放三种颜色的墨水。</p> <p>  第二阅览室是毛泽东1918年至1919年在北大图书馆担任助理员时工作的地方。当时他管理15种中外报纸,每天负责登记新到的报刊和前来阅览者的名字,从中认出了傅斯年、罗家伦等新文化运动的头面人物的名字。</p> <p>  秦素银说,毛泽东在北大期间,参与了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参加了北大哲学研究会,还拿到了一张新闻学研究会半年听课证书。在浓厚的新文化运动熏陶下,毛泽东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p> <p>  纪念馆对毛泽东工作过的第二阅览室也进行了旧址复原,室内报架上陈列着《大公报》等中外报刊。</p> <p>  近20年,纪念馆收藏新文化运动相关文物4900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188件(套)。</p> <p><strong>  北大红楼经历两次修缮</strong></p> <p>  北大红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6年唐山大地震波及北京,红楼遭到破坏,墙体出现开裂,国家文物局对其进行整体加固和修缮。秦素银说:“现在红楼外立面出现的加固钢条,就是当年大修时留下的。”</p> <p>  为迎接五四运动90周年,2008年,国家文物局再次对北大红楼进行大规模修缮。红楼的主体、窗框、屋面瓦等都在修缮中保持了原有的红色,使得红楼的外观保持了历史原貌。</p> <p>  由于红楼建造时采用砖木混合结构,修缮中对房屋的木质结构做了防腐处理,一些破损的屋面瓦、无法补救的残砖被替换下来。</p> <p>  2008年,红楼大修时还对电路、热力、污水、自来水等老旧管线进行了更换和改造,楼内加设了空调,每个红窗内部增加了一层铝合金窗户,以起到密封和保温作用。</p> <p>  秦素银称,红楼建筑被很好地保留下来。走进被复原的历史场景,有种回到历史现场、与历史沟通的感觉。步入红楼的观众,可以感受百年前的历史氛围,寻访厚重的红色记忆,在中国共产党的孕育之地感受初心。</p> <p>  今年是建党百年,北大红楼正在筹备一场大型展览,预计参观人数将达到历史高峰。(完)</p><!--画中画广告start--> <!--画中画广告end-->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