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作者,  习近平,发扬, 

“慧眼”能刺穿“光年之外”?-阙里

   日期:2021-01-21 11:51:30     作者:wangxiao    浏览:8    
核心提示:新华社贵阳1月21日电(记者齐健)经历了调试、试运行和正式开放运行后近6000个机时的观测服务积累,目前“中国天眼”运行稳定可靠,灵敏度稳居世界射电望远镜之首,可有效探索的空间
<p>  新华社贵阳1月21日电(记者齐健)经历了调试、试运行和正式开放运行后近6000个机时的观测服务积累,目前“中国天眼”运行稳定可靠,灵敏度稳居世界射电望远镜之首,可有效探索的空间范围体积远超此前最先进的射电望远镜。<!--画中画广告start--> <!--画中画广告end--></p><p>  从古至今,人们都渴望一双“慧眼”。现代望远镜,帮助人们看到更暗更远的天体,成为能刺穿深空的“慧眼”。</p><p>  对射电望远镜来说,反射面大小决定灵敏度,而灵敏度决定“眼力”。</p><p>  找一张“天眼”的照片来看,外圈是“鸟巢”状的圈梁,中间是反射面,但颜色不均匀。放大了仔细看,发现反射面是一块块三角形为主构成的。</p><p>  为什么颜色不均匀呢?因为每块面板的反光角度有差别,金属表层氧化、积尘也参差不齐。</p><p>  过去同类射电望远镜的反射面是固定的,只能通过改变接收机的位置扫描天空中约20度的带状区域。</p><p>  为了让“天眼”看得更远更广,中国技术团队攻克超高强度、抗反复拉伸的钢索,首创主动变形反射面,使望远镜覆盖40度天顶角。</p><p>  当反射面变形时,2000多个液压促动器协同运动,带动索网上固定的4450个反射单元精确定位。千变万化的这张“金属脸”,堪称地球上最大的“表情包”。</p><p>  以索网结构为核心的主动反射面,是“天眼”三大技术创新中最重要的。用结构力学博士出身的“中国天眼”总工程师姜鹏的话说,这个索网工程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精度最高、工作方式最特殊的。</p><p>  有了主动反射面汇聚更多信号,与先进接收机配合,“天眼”就能捕捉更遥远、更暗弱的天体。</p><p>  那么“慧眼”能刺穿“光年之外”?答案是不在话下。“中国天眼”已经在直径约10万光年的银河系内发现一批脉冲星,又在遥远的河外星系探测到快速射电暴和中性氢发射线。</p><p>  只不过对天文学家来说,他们不愿意强调天体的距离。一是因为脉冲星等很难准确定位,多是根据色散估算距离;二是因为科学探索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眼下重点关注的是地球所在的银河系。“天眼”将来一定会瞄准更多河外星系乃至宇宙边缘。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