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中方  助攻  习近平,发扬,  作者, 

曾经秘藏墓穴20余载的小册子:用生命守护信仰-被

   日期:2021-01-21 11:51:35     作者:wangxiao    浏览:7    
核心提示:曾经秘藏墓穴20余载的小册子:用生命守护信仰【红色文物背后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在二大诞生。在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的党章历程厅,60余种各个时期的党章版本铺满整整一面墙。党
<p>  <strong>曾经秘藏墓穴20余载的小册子:</strong></p> <p>  <strong>用生命守护信仰</strong></p> <p>  【红色文物背后的故事】</p> <p>  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在二大诞生。在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的党章历程厅,60余种各个时期的党章版本铺满整整一面墙。党章集锦墙的最左侧,有一本党章加了一个醒目的红色外框,“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部党章。”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讲解员姚艺璇告诉记者。<!--画中画广告start--> <!--画中画广告end--></p> <p>  党章记录于一本32开的铅印小册子,里面包含了在二大上通过的10个文件,最后10余页收录了《中国共产党章程》。</p> <p>  这本珍贵的小册子出自“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它与一批党的重要文献一起,自1927年在墓穴中隐身,直到1951年,由张人亚的亲属交给上海市人民政府。</p> <p>  张人亚,原名张静泉,1898年出生于浙江宁波霞浦镇,后到上海的一家金店当学徒工。中共早期党员,革命生涯初期主要在上海领导工人运动。1923年工运低潮时,他改名张人亚以作掩护,同时工作重点转移到党、团工作及其领导机关出版书报的发行工作上。</p> <p>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上海,张人亚决定冒险将其保管的党的文件和马克思主义书报转移到宁波镇海乡下。1927年末,张人亚带着一批书报文件回到霞浦老家。张人亚的父亲张爵谦思想开明,听到儿子要他保护这些文件,马上答应下来。老人对外声称张静泉已在外丧生,并为其修了一座衣冠冢,将那批书报文件用几层油纸精心包裹,秘藏在衣物下。这一埋就是20余年。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张人亚却再无音信。张爵谦料想儿子已凶多吉少,遂挖开墓穴,取出文件,让三子张静茂带回上海、交给政府。</p> <p>  张静茂把这批文件书报和照片带回上海后,为了纪念张人亚和他父亲的这一英勇壮举,专门去刻了两枚纪念章。长方形的纪念章上书“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山穴二十余年的书报”18个字,正方形纪念章上刻有“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9个字,盖在各种文件书刊上。</p> <p>  张人亚离开家乡后,于1931年12月赴江西瑞金继续革命工作,次年12月因劳累过度在苏区病逝,年仅35岁。</p> <p>  记者了解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的小册子是目前唯一存世的中共二大中文文献,原件极其珍贵,已被收藏在北京中央档案馆。现在二大会址纪念馆展陈的是上海历史博物馆专家制作的一比一复刻件。</p> <p>  (本报记者 孟歆迪)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