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firstp" style="text-align: left;">很多人都吃惊,京东今年旗下的公司一个接一个的启动上市计划,先是6月份完成了集团赴港二次上市,紧接着9月份披露了京东数科在A股科创板上市计划,紧接着9月底京东健康也进入了赴港上市的流程。此外,有市场传闻京东物流也在筹备上市计划中。</p><p style="text-align: left;">这一连串京东体系公司连续曝出上市计划的背后,则是刘强东对于京东体系内各项业务长达十余年的坚守,更是京东的长期主义得到市场认可。要知道,京东集团的股价在过去一年间从不到30美元涨到最高接近90美元,全球的投资者都开始重新认识到,京东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电商平台,而在正在成长为一家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p><p style="text-align: left;">了解京东和刘强东的人都大概记得,无论是17年前创办京东,还是13年前投资京东物流,再到7年前涉足金融科技、医药健康等业务,都不被身边的人看好,老员工的不理解、投资人的反对、同行的嘲讽……都没能让刘强东犹豫不前。</p><p style="text-align: left;">当时,这些人反对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新开拓的业务不赚钱!</p><p style="text-align: left;">2003年,当刘强东决定关掉线下门店改做电商的时候,当时的线下门店几乎是日进斗金啊!2007年,当刘强东决定投资自建物流的时候,很多同行都选择了用第三方物流;2013年刘强东决定沉下心来做金融科技的时候,整个金融市场都在互联网流量的风口之上……</p><p style="text-align: left;">无疑,眼前的诱惑是巨大,只要当初刘强东的信心稍有迟疑,凭借手中的现有资源,赚钱根本不是问题。</p><p style="text-align: left;">十几年后,当年兴盛的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已经纷纷关门转行,第三方物流纷纷身陷价格战难以自拔,几千家P2P公司也早已不复存在,而刘强东手中的京东零售、京东物流、京东数科,不但赢得了资本市场的支持,也正在帮助各自行业走出困局。</p><p style="text-align: left;">所谓,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京东今天的荣耀,离不开十几年来对于长期主义的坚守。</p><p style="text-align: left;">从京东物流到京东数科,再到京东健康,每一位CEO都曾经在创业初期和刘强东有一个相似的“君子协定”。</p><p style="text-align: left;">2013年底,陈生强和刘强东在纽约聊到做金融,陈生强问刘强东有什么要求,刘强东说:第一个点就是做最长久的生意,一定是最苦的大家不愿意去做的;第二,如果可以挣100元,挣70元就够了,另外30元别挣。</p><p style="text-align: left;">在2017年辛利军正式出任京东健康CEO前,他和刘强东深聊了一次。刘强东当时对他提了两个具体要求:一是给京东18万兄弟们积个福,把他们的健康管好;二是初期可以不计投入。</p><p style="text-align: left;">2018年的7月份,在中德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安联集团也京东集团在柏林签署了协议,将围绕双方达成的战略合作在中国建设数字化保险合资公司。</p><p style="text-align: left;">而在此次签署协议的前一天晚上,刘强东与德国安联集团的全球CEO奥利弗•贝特有过一次长谈,两人从黄昏一直聊到深夜。</p><p style="text-align: left;">这天晚上,奥利弗和刘强东聊了很多他对保险行业以及对中国保险市场的认识,从事了几十年保险行业的奥利弗深感,“保险业务都必须20年时间开始起步!才能见到一点点效果。”</p><p style="text-align: left;">这句话让刘强东颇有同感,“我目前做的物流供应链和技术投资都是要20年才能看到效果的,我喜欢长期业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