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作业  京秦高速  窗帘 

在“万年稻种”发现地看金色秋收

   日期:2021-09-23 11:36:18     浏览:25    评论:0    

新华社长沙9月23日电 题:在“万年稻种”发现地看金色秋收

新华社记者张格、陈泽国、陈思汗

沿湘江一路向南,寻到上游一座名为道县的古城。金色的秋收画卷,在这里徐徐铺展。

在湖南永州市道县寿雁镇的玉蟾岩遗址,考古工作者发现了约1.2万年前的古栽培稻。玉蟾岩遗址在世界稻作农业文明起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8月下旬,中稻成熟后,58岁的陈跃宗就一直在田野里忙碌。近日,他又迎来了陆续成熟的晚稻。

陈跃宗家祖祖辈辈种植水稻,十几岁起,他就跟长辈学习种水稻。如今,他把4亩多地流转给当地的正禾农场,再到农场上班。

烈日下,陈跃宗指挥农机手驾驶收割机在稻田里穿梭。“以前人工收割水稻时,一个人忙碌一整天只能收半亩地,现在犁田不用牛、收割不用人,干活省时省力多了。”他说,收割机能迅速完成割稻、脱粒等环节,大大提高了效率。

隆隆的轰鸣声中,稻穗被机器“吃”入,粉碎后的稻秆再从机器另一头“吐”出,直接成为土壤肥料。不一会儿,稻谷就堆成了小山,陈跃宗要将这批稻谷运回正禾农场的仓库。

仓库里,工人们正忙着将一袋袋稻谷搬上货车,要运往加工厂。正禾农场负责人黄日忠9年前从外地来到道县发展种植业,他说:“祖先都在这里种稻子,说明一定有天时地利。”今年,正禾农场种植早、中、晚稻和各类蔬果超2000亩,水稻每亩收入1000余元,蔬果每亩收入1万余元。

在寿雁镇深田村,农民唐平秀今年家中一共流转了126亩地,种植了白、红、黑、紫等多色稻米。“几个月前,外地采购商就把这批稻谷全部预订了。”她抓起一株饱满的紫米稻穗说,“这种米好,就连附近的鸟都喜欢来偷吃。”

金秋的阳光下,稻浪翻滚,唐平秀和丈夫商量后决定,这几天就开始收割晚稻。

新华社长沙9月23日电 题:在“万年稻种”发现地看金色秋收

新华社记者张格、陈泽国、陈思汗

沿湘江一路向南,寻到上游一座名为道县的古城。金色的秋收画卷,在这里徐徐铺展。

在湖南永州市道县寿雁镇的玉蟾岩遗址,考古工作者发现了约1.2万年前的古栽培稻。玉蟾岩遗址在世界稻作农业文明起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8月下旬,中稻成熟后,58岁的陈跃宗就一直在田野里忙碌。近日,他又迎来了陆续成熟的晚稻。

陈跃宗家祖祖辈辈种植水稻,十几岁起,他就跟长辈学习种水稻。如今,他把4亩多地流转给当地的正禾农场,再到农场上班。

烈日下,陈跃宗指挥农机手驾驶收割机在稻田里穿梭。“以前人工收割水稻时,一个人忙碌一整天只能收半亩地,现在犁田不用牛、收割不用人,干活省时省力多了。”他说,收割机能迅速完成割稻、脱粒等环节,大大提高了效率。

隆隆的轰鸣声中,稻穗被机器“吃”入,粉碎后的稻秆再从机器另一头“吐”出,直接成为土壤肥料。不一会儿,稻谷就堆成了小山,陈跃宗要将这批稻谷运回正禾农场的仓库。

仓库里,工人们正忙着将一袋袋稻谷搬上货车,要运往加工厂。正禾农场负责人黄日忠9年前从外地来到道县发展种植业,他说:“祖先都在这里种稻子,说明一定有天时地利。”今年,正禾农场种植早、中、晚稻和各类蔬果超2000亩,水稻每亩收入1000余元,蔬果每亩收入1万余元。

在寿雁镇深田村,农民唐平秀今年家中一共流转了126亩地,种植了白、红、黑、紫等多色稻米。“几个月前,外地采购商就把这批稻谷全部预订了。”她抓起一株饱满的紫米稻穗说,“这种米好,就连附近的鸟都喜欢来偷吃。”

金秋的阳光下,稻浪翻滚,唐平秀和丈夫商量后决定,这几天就开始收割晚稻。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