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京秦高速  作业  窗帘 

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举行 丁仲礼院士:实现碳中和需要“三端发力”

   日期:2021-09-27 14:21:21     浏览:17    评论:0    

本报讯(记者李祺瑶)在昨天举行的平行论坛“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表示,碳中和目标给科技界带来新的考验,针对未来需求,要真正进行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碳中和过程将会是经济社会的大转型,需要在能源生产、能源消费、人为固碳“三端发力”。

在主旨演讲中,丁仲礼给出了一组数据:目前全球每年约排放401亿吨二氧化碳,其中86%源自化石燃料利用,14%由土地利用变化产生。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大约46%留在大气,23%被海洋吸收,31%被陆地吸收。

要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需要科学规划和强大技术支撑。中国科学院学部设立了重大咨询项目“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围绕非碳能源技术研发迭代需求等9个专题开展研究。

作为该项目主要牵头人之一,丁仲礼概括提出了“三端发力”的体系。第一端是能源生产端,尽可能用非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发电、制氢,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或能源供应系统”;第二端是能源消费端,力争在居民生活、交通、工业、农业、建筑等绝大多数领域中,实现电力、氢能、地热、太阳能等非碳能源对化石能源消费的替代;第三端是人为固碳端,通过生态建设、土壤固碳、碳捕集封存等组合工程去除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

本报讯(记者李祺瑶)在昨天举行的平行论坛“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表示,碳中和目标给科技界带来新的考验,针对未来需求,要真正进行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碳中和过程将会是经济社会的大转型,需要在能源生产、能源消费、人为固碳“三端发力”。

在主旨演讲中,丁仲礼给出了一组数据:目前全球每年约排放401亿吨二氧化碳,其中86%源自化石燃料利用,14%由土地利用变化产生。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大约46%留在大气,23%被海洋吸收,31%被陆地吸收。

要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需要科学规划和强大技术支撑。中国科学院学部设立了重大咨询项目“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围绕非碳能源技术研发迭代需求等9个专题开展研究。

作为该项目主要牵头人之一,丁仲礼概括提出了“三端发力”的体系。第一端是能源生产端,尽可能用非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发电、制氢,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或能源供应系统”;第二端是能源消费端,力争在居民生活、交通、工业、农业、建筑等绝大多数领域中,实现电力、氢能、地热、太阳能等非碳能源对化石能源消费的替代;第三端是人为固碳端,通过生态建设、土壤固碳、碳捕集封存等组合工程去除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