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  作业 

周口店遗址再获国际大奖!猿人洞有了“钢盔”,洞壁成了“屏幕”

   日期:2021-10-09 14:38:13     浏览:23    评论:0    

记者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管理处了解到,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文化专员,为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猿人洞)保护建筑工程颁发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创新奖。

在此之前,该工程还获得过2019年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奖保护项目类金奖、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第十三届中国钢结构工程奖金奖、中国钢结构协会空间结构分会空间结构奖设计银奖……

这次,获的是个什么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设立于2000年,旨在表彰个人及公私部门在保护或恢复区域具有遗产价值的建筑、场所和不动产方面取得的成就,以鼓励个人参与及公私合作,保护本地区的文化遗产,造福于今世后代。

为什么要建设这个工程?

作为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出土地,周口店遗址第一地点(猿人洞)面临以风雨侵蚀为主的一系列自然损毁,如风化、剥落和失稳等。2012年的一场暴雨过后,洞底及西剖面发现有雨水迅速积聚后又消失的现象。后经实地勘察证明洞底存在大的溶蚀裂隙及破碎带,严重危害遗址整体稳定性。

随即,有关部门便开始推进周口店遗址第一地点(猿人洞)保护建筑方案的落地。2015年5月,该项目开始动工。2018年8月底,该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并于2018年9月底正式对公众开放。保护建筑犹如猿人洞的“钢盔”,既可隔绝雨、雪、冰雹、阳光对遗址本身的直接作用,又减缓了风及温差的作用,降低自然风化。

这个工程有哪些亮点?

1、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保护建筑遵循最小干预和可逆性原则,采用大跨度空间单层网壳结构,以“保护棚”的形式横跨猿人洞遗址。设计团队以现存山体等高线为线索,推导出猿人洞未坍塌前的山体形态,以此为基础得到保护建筑的整体造型,使保护建筑从形态上与周围山体环境融为一体。保护建筑的外表皮为绿植屋面,使其隐没在绿树丛中。

2、825块叶片“对号入座”

保护棚并不是光滑的一整块,而是825个叶片,彼此错落排列,保护棚外部,通过全自动灌溉技术保证植被健康生长。

内屋顶则采用岩壁花纹设计,向观众传递遗址内部环境信息。观众走入遗址区,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山洞之中,并不会感觉到保护棚的存在。

3、遗址内洞壁成为“屏幕”

如今,猿人洞内多了很多高科技设备。洞壁成为数字展示平台,采用多媒体技术,重点在西侧壁展示发掘信息,同时在北侧壁介绍猿人洞发掘历史背景和总体成果,使公众在遗址环境中身临其境了解遗址价值,达到最佳的阐释效果。4、工程数据全程监测

施工过程中,设计团队通过数字风洞技术,以猿人洞小环境气象监测数据为基础,在设计全过程对保护建筑的形体高低、开缝大小、温度湿度、采光通风等诸多因素进行模拟,为设计提供调整依据,确保保护建筑设计方案的科学合理。

小档案:

名称: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第一地点(猿人洞)保护建筑工程

地点:北京房山

类型:保护工程

用地面积:2878平方米

建筑面积:3487平方米

项目年份:2018年

记者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管理处了解到,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文化专员,为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猿人洞)保护建筑工程颁发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创新奖。

在此之前,该工程还获得过2019年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奖保护项目类金奖、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第十三届中国钢结构工程奖金奖、中国钢结构协会空间结构分会空间结构奖设计银奖……

这次,获的是个什么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设立于2000年,旨在表彰个人及公私部门在保护或恢复区域具有遗产价值的建筑、场所和不动产方面取得的成就,以鼓励个人参与及公私合作,保护本地区的文化遗产,造福于今世后代。

为什么要建设这个工程?

作为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出土地,周口店遗址第一地点(猿人洞)面临以风雨侵蚀为主的一系列自然损毁,如风化、剥落和失稳等。2012年的一场暴雨过后,洞底及西剖面发现有雨水迅速积聚后又消失的现象。后经实地勘察证明洞底存在大的溶蚀裂隙及破碎带,严重危害遗址整体稳定性。

随即,有关部门便开始推进周口店遗址第一地点(猿人洞)保护建筑方案的落地。2015年5月,该项目开始动工。2018年8月底,该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并于2018年9月底正式对公众开放。保护建筑犹如猿人洞的“钢盔”,既可隔绝雨、雪、冰雹、阳光对遗址本身的直接作用,又减缓了风及温差的作用,降低自然风化。

这个工程有哪些亮点?

1、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保护建筑遵循最小干预和可逆性原则,采用大跨度空间单层网壳结构,以“保护棚”的形式横跨猿人洞遗址。设计团队以现存山体等高线为线索,推导出猿人洞未坍塌前的山体形态,以此为基础得到保护建筑的整体造型,使保护建筑从形态上与周围山体环境融为一体。保护建筑的外表皮为绿植屋面,使其隐没在绿树丛中。

2、825块叶片“对号入座”

保护棚并不是光滑的一整块,而是825个叶片,彼此错落排列,保护棚外部,通过全自动灌溉技术保证植被健康生长。

内屋顶则采用岩壁花纹设计,向观众传递遗址内部环境信息。观众走入遗址区,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山洞之中,并不会感觉到保护棚的存在。

3、遗址内洞壁成为“屏幕”

如今,猿人洞内多了很多高科技设备。洞壁成为数字展示平台,采用多媒体技术,重点在西侧壁展示发掘信息,同时在北侧壁介绍猿人洞发掘历史背景和总体成果,使公众在遗址环境中身临其境了解遗址价值,达到最佳的阐释效果。4、工程数据全程监测

施工过程中,设计团队通过数字风洞技术,以猿人洞小环境气象监测数据为基础,在设计全过程对保护建筑的形体高低、开缝大小、温度湿度、采光通风等诸多因素进行模拟,为设计提供调整依据,确保保护建筑设计方案的科学合理。

小档案:

名称: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第一地点(猿人洞)保护建筑工程

地点:北京房山

类型:保护工程

用地面积:2878平方米

建筑面积:3487平方米

项目年份:2018年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