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作业  京秦高速  窗帘 

日凌结束,天问一号恢复火星科学探测

   日期:2021-10-23 06:42:09     浏览:15    评论:0    

记者昨天(22日)从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获悉,日凌现象已于日前结束,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与地球之间的测控通信恢复正常,通过遥测数据判断,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日凌期间状态正常,安全度过首次日凌。

我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升空,2021年5月15日着陆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截至10月中旬,天问一号探测器的环绕器已经飞行了450余天,祝融号火星车驶上火星表面也已经超过150余天。目前探测器状态良好,已取得大量科学数据。

今年9月下旬开始,地球、火星运行到太阳的两侧且三者近乎处于一条直线,这种现象称作日凌。在此期间,火星探测器与地球的通信受到太阳电磁辐射干扰,出现不稳定甚至中断。日凌期间,环绕器和祝融号火星车进入自主运行模式,暂停科学探测工作。

探月中心表示,为摸清日凌实际影响,工程研制团队持续开展测控链路跟踪测试,首次获取日凌状态下深空测控通信受干扰情况的实测数据,为后续任务应对日凌积累了一手数据和工程经验。

日凌期间出现掩星天文现象,为科学家提供了难得的日凌掩星观测机会。上海天文台、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等单位联合国外高校科研机构,利用分布在上海、昆明、乌鲁木齐以及欧洲、澳大利亚和南非的射电望远镜,对天问一号的环绕器和“火星快车”轨道器开展同波束日凌观测。

本次观测共获取约5TB数据,目前各方正在开展联合研究,通过分析两个探测器传回地球的电磁波信号经过太阳风时受影响情况,研究太阳风内禀湍流引起的行星际电子密度涨落、太阳风微观湍流与宏观风速关系等科学问题。

探月中心表示,目前日凌现象已经结束,探测器与地球之间的测控通信恢复正常。环绕器将于11月初进入遥感使命轨道,开展火星全球遥感探测,获取火星形貌与地质构造、表面物质成分与土壤类型分布、大气电离层、火星空间环境等科学数据,同时兼顾火星车拓展任务阶段的中继通信。

释疑

天问一号如何平稳度过日凌期?

日凌期间,地面对天问一号的状态一无所知,这对天问一号的自主控制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副总指挥褚英志介绍,由于地面控制人员对探测器的在轨状态是有数据和经验积累的,因此在“失联”期间,探测器经历的外部环境条件是可预估的;其次,探测器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采取了规避措施,科研人员根据预估的环境条件,在进入日凌前对探测器的相关系统进行状态设置,将整个探测器状态调整至相对简单、可靠的“安全模式”。

此外,探测器还拥有自主管理能力,在日凌期间对器上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发现异常情况会按事先制定好的预案进行自主处置,保证探测器在出日凌后正常与地面建立通信链路。

记者昨天(22日)从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获悉,日凌现象已于日前结束,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与地球之间的测控通信恢复正常,通过遥测数据判断,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日凌期间状态正常,安全度过首次日凌。

我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升空,2021年5月15日着陆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截至10月中旬,天问一号探测器的环绕器已经飞行了450余天,祝融号火星车驶上火星表面也已经超过150余天。目前探测器状态良好,已取得大量科学数据。

今年9月下旬开始,地球、火星运行到太阳的两侧且三者近乎处于一条直线,这种现象称作日凌。在此期间,火星探测器与地球的通信受到太阳电磁辐射干扰,出现不稳定甚至中断。日凌期间,环绕器和祝融号火星车进入自主运行模式,暂停科学探测工作。

探月中心表示,为摸清日凌实际影响,工程研制团队持续开展测控链路跟踪测试,首次获取日凌状态下深空测控通信受干扰情况的实测数据,为后续任务应对日凌积累了一手数据和工程经验。

日凌期间出现掩星天文现象,为科学家提供了难得的日凌掩星观测机会。上海天文台、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等单位联合国外高校科研机构,利用分布在上海、昆明、乌鲁木齐以及欧洲、澳大利亚和南非的射电望远镜,对天问一号的环绕器和“火星快车”轨道器开展同波束日凌观测。

本次观测共获取约5TB数据,目前各方正在开展联合研究,通过分析两个探测器传回地球的电磁波信号经过太阳风时受影响情况,研究太阳风内禀湍流引起的行星际电子密度涨落、太阳风微观湍流与宏观风速关系等科学问题。

探月中心表示,目前日凌现象已经结束,探测器与地球之间的测控通信恢复正常。环绕器将于11月初进入遥感使命轨道,开展火星全球遥感探测,获取火星形貌与地质构造、表面物质成分与土壤类型分布、大气电离层、火星空间环境等科学数据,同时兼顾火星车拓展任务阶段的中继通信。

释疑

天问一号如何平稳度过日凌期?

日凌期间,地面对天问一号的状态一无所知,这对天问一号的自主控制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副总指挥褚英志介绍,由于地面控制人员对探测器的在轨状态是有数据和经验积累的,因此在“失联”期间,探测器经历的外部环境条件是可预估的;其次,探测器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采取了规避措施,科研人员根据预估的环境条件,在进入日凌前对探测器的相关系统进行状态设置,将整个探测器状态调整至相对简单、可靠的“安全模式”。

此外,探测器还拥有自主管理能力,在日凌期间对器上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发现异常情况会按事先制定好的预案进行自主处置,保证探测器在出日凌后正常与地面建立通信链路。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