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quot;/  quot;  lt;met  作者,    时期  叶县  APP  重点 

大连湾海底筑梦

   日期:2021-10-26 06:26:09     浏览:5    评论:0    

2021年9月15日,一个普通的工作日。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迎来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重要节点,即E9管节将与E8管节完成海底对接。对接,相当于大桥、大坝建设中的一次“合龙”,而且是在神秘的海洋之底。

这一天,大连湾美丽依旧,人们晨练、吃早点,上班、上学,全然不会想到就在他们不远处,在施工船上、在浪涌的海底、在项目总部信息工程化指挥中心,数百名“中交一航”建设者正全力奋战,这一天是何等的惊心动魄!

忽然,有人“哎呀”一声:示意图上一艘“巨船”出现倾斜!

我们赶到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施工现场时,庞大的施工船队已准确到达预定海域,码头岸边信息工程化指挥中心的大屏幕视频记录着:建设者天未亮就全部登船完毕。清晨六点,“津安3号”指挥船上的前方总指挥下达开工命令后,甲板上的所有员工齐声高喊着:“我要安全!成功,成功!”后方指挥中心的党委副书记田爱哲介绍说,这一声声回应,是长年在海上作业的职工多年来形成的传统,他们从享誉世界的港珠澳大桥工程,喊亮到了世界上最长、最宽的钢壳沉管隧道深中(深圳至中山)通道工程,今天又回响在大连湾的工地上了。大连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是一座风光旖旎的美丽海滨城市。大连,不仅是国家文化和风景旅游胜地,更是国家软件、信息服务基地之一,夏季达沃斯论坛举办地之一,东北亚国际航运和国际物流中心之一。美丽的大连湾呈现的“C”字形海岸线结构,无疑是这方海湾的迷人之处,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交通压力逐年加大,南北岸之间的绕行拥堵、行车难,已严重掣肘经济发展,而辽阔的海面就是南北交通的阻隔。鉴于大连湾海域航运繁忙,还特别要保证大型舰船的通行,无法用架设跨海大桥来解决。如何打破这个“瓶颈”,何时能有一条海底隧道,实现南北两岸大贯通,几乎成了几代大连人的梦想。

2019年初春,随着“渔汛”的到来,拂面的海风变得轻柔。大连湾南岸竖起了一块块工程围挡;继而北岸也出现了身穿红色“中交一航”工装的施工人员。直到新华社正式播发大连海事局消息:大连湾部分海域因有工程施工,部分航道临时改变航线,若干客货轮将适时绕行,大连人终于露出了笑脸,多年的梦想真的要实现啦!

大连湾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在实施“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2019年开始建设施工,全部工期50个月,计划到2023年,建设者将把一条双向六车道的海底隧道快速路交给大连人民,这也是大型央企中交一航局继胜利完成世界一流的港珠澳大桥建设任务后,在大连湾承建的我国北方首条大型沉管海底隧道工程。

大连湾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是南起大连市繁华市区的中山区人民路,向北下穿梭鱼湾,北至201国道,主线全长12.1公里,建设标准为每小时60公里的城市快速路,使用年限要求达到100年。海底隧道全长约5.1公里,包括新建海底沉管隧道工程、陆域段隧道工程、道路工程等,其中沉管海底隧道长3035米,由18节预制管节组成。“管节”是个什么概念?大连湾海底隧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冰黎打了个形象的比喻,他说,海底隧道高4.5米,双向六车道,中间还要建有自动化控制区域,宽度很大,而一段“管节”就是一个“沉箱”,或说是一段完整的海底隧道公路。整条海底隧道由18个管节连接而成,这18个“大通道”中,15个是直线的,3个是曲线的。今天要完成安装的E9节沉管是标准直线沉管,全长180米,宽33.4米,高9.7米,重量约6万吨,相当于一艘中型航空母舰的排水量。大连湾海底隧道是我国北方第一条大型跨海沉管隧道工程,也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又一项技术条件复杂、环保要求高的跨海交通工程。

我们全神贯注盯着大屏幕,见证着“航空母舰”级的E9节沉箱如何下沉海底,如何与E8节沉箱无缝对接。指挥中心的监控视频不断变换着画面,一会儿是海上施工船现场,一会儿是设计方案进度,一会儿是实时海域气象实况。一瞬间,画面切换到了远在天津滨海新区的中交一航局总部,几位局领导也和我们一样,关注着大连湾!镜头拉出施工现场全景,只见两艘拖载着6万吨重E9管节的“巨船”,由六艘大动力拖轮牵引着,“巨船”前后各一艘,左右各两艘,整个“舰队”迎着海浪同步前行,蔚为壮观。下沉、对接这样的“巨无霸”,使用数据信息化指令下的12根钢缆,即时调整、校准、锚定位置。忽然,有人“哎呀”一声:示意图上一艘“巨船”出现倾斜!31岁的副总工程师孙磊笑了,他说,没事,没事,这是其中一根钢缆在做调整,很快就会恢复正常。孙磊介绍说,大连湾隧道沉管安装控制难度大,E9管节沉放位置全部位于软基地质。要对接的E8管节尾端富余水深不太够,为了防止在系泊作业时两个庞然大物发生碰撞,特意优化了施工方案,将系泊位置由距离E8管节20米改为50米,最大程度降低了系泊风险。他说,在船上的四工区团队,从项目经理王殿文、书记田普江,到总调度李德洲、总船长刘建港、设备主管王富敬等,都是曾在“港珠澳”“深中通道”打过硬仗经验丰富的精兵强将,静等他们成功的消息吧。

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时钟的指针即将指向第14个小时,终于,前方传来洪亮的报告声: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E9管节浮运安装,于今晨6:00正式启动,在先后完成拖轮编队、浮运、系泊、安装等工序后,于当日20:08顺利完成与E8管节的对接,用时近14个小时,测控数据显示,E9管节安装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指挥中心大厅内一片欢腾!许多人来到岸边,遥望海上的施工船队,准备迎接他们顺利返航!

我们见到大连湾项目总公司总经理李进时,略显疲惫的李总说:“今天,此刻,中交一航局承建的大连湾海底隧道E9管节安装成功。至此,大连湾海底隧道海底段已建成1575米,超过沉管段总长度3035米的二分之一,18节沉管安装施工任务完成过半。这是团队在圆满完成港珠澳大桥工程任务后,在大连湾工程中打的又一个漂亮仗!”

欢庆时刻,另一个好消息传来:同日,中交一航局承建的深中通道E12管节顺利与E11管节对接,沉管隧道长度达到2062.3米,突破两千米大关。这是继去年12月首次双“管”齐下后,南北两条跨海沉管隧道再创世界跨海通道建设领域的新纪录,彰显了我国在跨海通道建设中强大的综合协调、资源统筹及科技研发实力,将有效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和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及经济发展。

大连市历来有着重大节日施放烟花焰火的传统。这天并非节日,然而看啊,2021年9月15日20:08,大连湾上空升腾起绚烂的焰火,礼花满天!

“海底筑梦”的日日夜夜

一工区的两个“干坞”,可以同时预制完成六节沉箱,就是6个6万吨,工地总面积达16万多平方米,相当于22个标准足球场大!

来到大连湾,走进海底隧道工程施工现场,突出的感觉是好大呦!这感觉我曾在采访大庆油田时有过,茫茫荒原上井架林立,你想看清钻塔上的旗帜是哪个队的,得拿起望远镜。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又把我们“震”住了:一眼望不到边的工区直接连上了大海,然后,海天一线。中标这个重点大型工程后,中交集团一航局调集了第一、二、三工程公司及有关测绘、船舶、疏浚等分公司的三千多名职工前来会战,分为六个工区协同作业。我们驱车来到一工区,迎面撞见了亚洲最大的干坞码头。干坞?就是为预制混凝土海底沉管而构建的“厂房”,造船厂叫“水坞”,造水泥管的叫“干坞”。前面介绍过,一个“水泥管”就是一个沉箱,即完整的一段隧道公路,总重约6万吨。一工区的两个“干坞”,可以同时预制完成6节沉箱,就是6个6万吨,工地总面积达16万多平方米,相当于22个标准足球场大!远远望去,正在绑扎钢筋的工人,只是一个个穿着红色工装慢慢移动的圆点。

我们在“圆点”的队列中,瞄准了他——一工区总工程师张超。这个80后的大学毕业生,经过十五年的历练,如今指挥着九百多人的施工队伍,大展身手。见到我们,一头大汗的“超总”笑着说,我这汗水可不是工地上干活儿流的,下班后公司有场篮球赛,刚打球来着。

张超担任总工后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或者说是一航局把这副重担压在了小伙子的肩上。他说:“我在福建泉州造船厂干过两个‘大坞’,领导看着还行吧,就让我上这个项目。当总工不是梦想,拿下这个大工程才是我的梦想。”2017年,海底隧道刚进入技术筹备阶段,家就在大连的他,说服家人买了当时交通不便不被看好的北岸的房子。他对自己有信心,对项目更有信心。他对“孩儿他妈”说,我的大梦想实现了,咱家的小梦不就圆了吗?妻子嗔怪道:“知道了,不就是回家少了嘛?!”的确,很长一段时间,张超都是白天泡在工地,讨论方案、比选工艺,晚上搜集资料、汇拢数据、撰写日志,有时深夜还得赶写报告,用他的话说:“同事们以为我要考研……”也就是从那时起,他成了项目部同事口中的“超人”。技术工作的枯燥而琐碎,考验着年轻总工的意志,仅北岸工程的技术方案就经过七次颠覆式的改变,期间的修编、调整更是不计其数。

“沉箱预制,模板为要!”让张超最引以为豪的就是模板的模块化和拼装化使用。这就引出了一个爸爸和儿子的故事:由于海底隧道项目分项工程不同,模板所需尺寸各异,加之模板搬运存储困难、周转频次过少,传统模板的使用量和报废量极大。这个问题困扰了项目部很长一段时间,大多办法都是围绕施工工艺的改进,靠人员素质的提升来解决,其实是治标不治本。直到有一天,带着烦恼回家的张超见到了儿子。三岁的儿子已是拼“乐高”的高手,妈妈给他买的新乐高,他正等着爸爸回来一起拼呢。往常,张超会说:“儿子,你行,遇到难题再找老爸,小菜一碟儿!”这一次,他忽然想到,遇到难题的不是儿子,正是自己啊!乐高乐高,一堆小零件,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三角形、棱形,甚至还有弯管形……他赶紧来到儿子的玩具间,认真地和儿子一起拼起了乐高。奇妙的乐高拼法变幻无穷,竟催生出总工程师张超一个大胆创意,即把原来大片模板进行拆分,形成众多小块模板,小块模板可随意组装成所需的大模板,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模板使用周期,节约施工成本,而且便于模板搬运存放,提高生产效率。这一夜,儿子带着微笑进入了梦乡;张超却兴奋得久久难眠……

从全新理念的提出到正式设计、制作、实践成功,历时一年多。

张超的家距离项目部只有几公里,儿子经常打电话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张超说:“最疼爱儿子的是我岳父、孩子的姥爷。有一天他领着外孙到工地来找我了,看见我忙成那样,姥爷对外孙说,这回你知道了吧,姥爷没骗你,你爸要是回家陪你玩呀,那整个工地就得停工!哈哈哈!”

此刻,“超总”笑得是那样开心。

大连湾“英雄群”

有人做了记录,为完成测量任务,陈师傅抛扔大铁砣子数百次。同事们都说,陈师傅不是全国劳模谁是?他要是参加全运会的铁饼、铅球比赛,冠军非他莫属!

重点工程的大兵团作战,在大连湾体现在六个工区上,相当于一个集团军的六个师。率先出海作战的是“六师”——六工区,因为铺设海底隧道,首先要对海底的基础进行爆破开挖。施工海域深处距水面三十多米,地基表层存在大量溶沟、溶槽、孤石、石笋等不良地质,岩面起伏大,岩质均匀性差,甚至还有足以让轮船碰撞沉没的暗礁。我们看到的三艘爆破船,船身长58米,宽18米。形状如“变形金刚”的六台钢铁钻机每台高达26米,在船舷站成一排,煞是威风!这三艘爆破船组成的班组,还有一个称号“全国工人先锋号”。

在登船采访前,工区的党支部书记白立涛忽然说,差点忘了,还有一道工序在整平爆破之前,那就是海底测量,就像给海底的地形、地貌照个“B超”。于是,我们认识了船舶公司首席技能专家、全国劳动模范陈兆海师傅。陈师傅面庞黝黑,一个憨厚壮实的中年汉子。他是从一个普通技工成长为首席技能专家的,他的传奇故事多了!其中一个是这样的:炸礁、挖泥、铺料、整平作业,全靠陈师傅的测量团队给出准确的测量数据,数据误差不能超过5厘米。怎么做到的?陈师傅首创了“打水砣”测量法,就是把一个特制的重十几公斤的锥形大铁砣子抡起来抛向海底,凭借溅起的水花、铁锥触底的时间等,连接声呐系统的仪器会瞬间显示出相关数据,而陈师傅必须在几秒钟内记下这些数据。沉重的铁砣子扔一次,陈师傅就要在甲板上一溜小跑二三十米,为验证还要再扔一次再跑一次。工程紧张的那几天,陈师傅带着他的七个徒弟干脆吃住在船上。有人做了记录,为完成测量任务,陈师傅抛扔大铁砣子数百次。同事们都说,陈师傅不是全国劳模谁是?他要是参加全运会的铁饼、铅球比赛,冠军非他莫属!

陈兆海最新的传奇是为进口的“多波束”扫测系统配套研制出可拼接、且适合任何船型使用的拆卸式连接器,使原本不能满足较差海洋气候下进行海上作业的“洋仪器”,长出了可以抓住船舷和站稳海底的中国式“手”和“腿”。扫测效率大幅提高,数据精准度达到尚无记录的厘米级。陈兆海师傅了不起!

堪称海上船舶精爆精挖专家的李义彬,文质彬彬一帅哥。谁能想到,这个2005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高材生“学霸”,如今已是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的“爆霸”——爆破总工。他统领着三艘大型爆破船,2019年9月进入大连湾主战场,已完成炸礁量150万立方米,清挖海底淤泥800多万立方米,起爆高性能胶质炸药两千多吨。我们原以为这可算是“惊天动地”或说“惊天动海”的工程了,肯定会有“大片”的情节。不想,李义彬连说:“没有,没有,真的没有。”他说,海底炸礁并不“轰隆隆”地那么响,水深6米以下,一般的碎石也不会崩出水面,没那么神乎。只是遇到突发恶劣气候,风急浪大,人会紧张起来;还有就是偶尔发生“盲炮”,会慎重处理。瞧,这些“惊险”的经历,好像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儿!

其实,大连湾北侧海底白云岩较多,是典型的水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内部充斥着大量黏土,爆破钻孔时不是塌方就是钻不到底,爆破船下安放炸药极困难,只不过李义彬带领他的团队靠着智慧和汗水,一个一个攻克难关,保证了整个工程的进度。

在美丽的大连湾,和海底隧道工程的建设者们朝夕相处,我们遇见、记住了一个个令人心动的身影:宋江伟,国内全漂浮式基床整平“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孙悦锋,检测中心的“当家花旦”,她为研制耐用百年的机制砂做出了突出贡献;侯晋芳,工地上的女博士,科技创新的“大管家”,公司已有多项成果荣获了中国海洋学会、中国交建集团的科学技术奖;贺涛,1997年出生,最年轻的主办施工员,质量把关不讲情面,被称为工地上的“小包公”;权军校,施工船上的“大厨”,能让一百多张嘴无不称好……

伟人毛泽东有诗云:“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在返回北京的高铁上,我们的微信群格外活跃。忽然,一位女记者提议:“咱们的微信群改个名字好不好?”好,改个什么名字呢?她早就想好了:“就叫大连湾英雄群,好不好?”

大家一致赞同:“英雄群”,好!

2021年9月15日,一个普通的工作日。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迎来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重要节点,即E9管节将与E8管节完成海底对接。对接,相当于大桥、大坝建设中的一次“合龙”,而且是在神秘的海洋之底。

这一天,大连湾美丽依旧,人们晨练、吃早点,上班、上学,全然不会想到就在他们不远处,在施工船上、在浪涌的海底、在项目总部信息工程化指挥中心,数百名“中交一航”建设者正全力奋战,这一天是何等的惊心动魄!

忽然,有人“哎呀”一声:示意图上一艘“巨船”出现倾斜!

我们赶到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施工现场时,庞大的施工船队已准确到达预定海域,码头岸边信息工程化指挥中心的大屏幕视频记录着:建设者天未亮就全部登船完毕。清晨六点,“津安3号”指挥船上的前方总指挥下达开工命令后,甲板上的所有员工齐声高喊着:“我要安全!成功,成功!”后方指挥中心的党委副书记田爱哲介绍说,这一声声回应,是长年在海上作业的职工多年来形成的传统,他们从享誉世界的港珠澳大桥工程,喊亮到了世界上最长、最宽的钢壳沉管隧道深中(深圳至中山)通道工程,今天又回响在大连湾的工地上了。大连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是一座风光旖旎的美丽海滨城市。大连,不仅是国家文化和风景旅游胜地,更是国家软件、信息服务基地之一,夏季达沃斯论坛举办地之一,东北亚国际航运和国际物流中心之一。美丽的大连湾呈现的“C”字形海岸线结构,无疑是这方海湾的迷人之处,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交通压力逐年加大,南北岸之间的绕行拥堵、行车难,已严重掣肘经济发展,而辽阔的海面就是南北交通的阻隔。鉴于大连湾海域航运繁忙,还特别要保证大型舰船的通行,无法用架设跨海大桥来解决。如何打破这个“瓶颈”,何时能有一条海底隧道,实现南北两岸大贯通,几乎成了几代大连人的梦想。

2019年初春,随着“渔汛”的到来,拂面的海风变得轻柔。大连湾南岸竖起了一块块工程围挡;继而北岸也出现了身穿红色“中交一航”工装的施工人员。直到新华社正式播发大连海事局消息:大连湾部分海域因有工程施工,部分航道临时改变航线,若干客货轮将适时绕行,大连人终于露出了笑脸,多年的梦想真的要实现啦!

大连湾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在实施“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2019年开始建设施工,全部工期50个月,计划到2023年,建设者将把一条双向六车道的海底隧道快速路交给大连人民,这也是大型央企中交一航局继胜利完成世界一流的港珠澳大桥建设任务后,在大连湾承建的我国北方首条大型沉管海底隧道工程。

大连湾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是南起大连市繁华市区的中山区人民路,向北下穿梭鱼湾,北至201国道,主线全长12.1公里,建设标准为每小时60公里的城市快速路,使用年限要求达到100年。海底隧道全长约5.1公里,包括新建海底沉管隧道工程、陆域段隧道工程、道路工程等,其中沉管海底隧道长3035米,由18节预制管节组成。“管节”是个什么概念?大连湾海底隧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冰黎打了个形象的比喻,他说,海底隧道高4.5米,双向六车道,中间还要建有自动化控制区域,宽度很大,而一段“管节”就是一个“沉箱”,或说是一段完整的海底隧道公路。整条海底隧道由18个管节连接而成,这18个“大通道”中,15个是直线的,3个是曲线的。今天要完成安装的E9节沉管是标准直线沉管,全长180米,宽33.4米,高9.7米,重量约6万吨,相当于一艘中型航空母舰的排水量。大连湾海底隧道是我国北方第一条大型跨海沉管隧道工程,也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又一项技术条件复杂、环保要求高的跨海交通工程。

我们全神贯注盯着大屏幕,见证着“航空母舰”级的E9节沉箱如何下沉海底,如何与E8节沉箱无缝对接。指挥中心的监控视频不断变换着画面,一会儿是海上施工船现场,一会儿是设计方案进度,一会儿是实时海域气象实况。一瞬间,画面切换到了远在天津滨海新区的中交一航局总部,几位局领导也和我们一样,关注着大连湾!镜头拉出施工现场全景,只见两艘拖载着6万吨重E9管节的“巨船”,由六艘大动力拖轮牵引着,“巨船”前后各一艘,左右各两艘,整个“舰队”迎着海浪同步前行,蔚为壮观。下沉、对接这样的“巨无霸”,使用数据信息化指令下的12根钢缆,即时调整、校准、锚定位置。忽然,有人“哎呀”一声:示意图上一艘“巨船”出现倾斜!31岁的副总工程师孙磊笑了,他说,没事,没事,这是其中一根钢缆在做调整,很快就会恢复正常。孙磊介绍说,大连湾隧道沉管安装控制难度大,E9管节沉放位置全部位于软基地质。要对接的E8管节尾端富余水深不太够,为了防止在系泊作业时两个庞然大物发生碰撞,特意优化了施工方案,将系泊位置由距离E8管节20米改为50米,最大程度降低了系泊风险。他说,在船上的四工区团队,从项目经理王殿文、书记田普江,到总调度李德洲、总船长刘建港、设备主管王富敬等,都是曾在“港珠澳”“深中通道”打过硬仗经验丰富的精兵强将,静等他们成功的消息吧。

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时钟的指针即将指向第14个小时,终于,前方传来洪亮的报告声: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E9管节浮运安装,于今晨6:00正式启动,在先后完成拖轮编队、浮运、系泊、安装等工序后,于当日20:08顺利完成与E8管节的对接,用时近14个小时,测控数据显示,E9管节安装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指挥中心大厅内一片欢腾!许多人来到岸边,遥望海上的施工船队,准备迎接他们顺利返航!

我们见到大连湾项目总公司总经理李进时,略显疲惫的李总说:“今天,此刻,中交一航局承建的大连湾海底隧道E9管节安装成功。至此,大连湾海底隧道海底段已建成1575米,超过沉管段总长度3035米的二分之一,18节沉管安装施工任务完成过半。这是团队在圆满完成港珠澳大桥工程任务后,在大连湾工程中打的又一个漂亮仗!”

欢庆时刻,另一个好消息传来:同日,中交一航局承建的深中通道E12管节顺利与E11管节对接,沉管隧道长度达到2062.3米,突破两千米大关。这是继去年12月首次双“管”齐下后,南北两条跨海沉管隧道再创世界跨海通道建设领域的新纪录,彰显了我国在跨海通道建设中强大的综合协调、资源统筹及科技研发实力,将有效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和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及经济发展。

大连市历来有着重大节日施放烟花焰火的传统。这天并非节日,然而看啊,2021年9月15日20:08,大连湾上空升腾起绚烂的焰火,礼花满天!

“海底筑梦”的日日夜夜

一工区的两个“干坞”,可以同时预制完成六节沉箱,就是6个6万吨,工地总面积达16万多平方米,相当于22个标准足球场大!

来到大连湾,走进海底隧道工程施工现场,突出的感觉是好大呦!这感觉我曾在采访大庆油田时有过,茫茫荒原上井架林立,你想看清钻塔上的旗帜是哪个队的,得拿起望远镜。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又把我们“震”住了:一眼望不到边的工区直接连上了大海,然后,海天一线。中标这个重点大型工程后,中交集团一航局调集了第一、二、三工程公司及有关测绘、船舶、疏浚等分公司的三千多名职工前来会战,分为六个工区协同作业。我们驱车来到一工区,迎面撞见了亚洲最大的干坞码头。干坞?就是为预制混凝土海底沉管而构建的“厂房”,造船厂叫“水坞”,造水泥管的叫“干坞”。前面介绍过,一个“水泥管”就是一个沉箱,即完整的一段隧道公路,总重约6万吨。一工区的两个“干坞”,可以同时预制完成6节沉箱,就是6个6万吨,工地总面积达16万多平方米,相当于22个标准足球场大!远远望去,正在绑扎钢筋的工人,只是一个个穿着红色工装慢慢移动的圆点。

我们在“圆点”的队列中,瞄准了他——一工区总工程师张超。这个80后的大学毕业生,经过十五年的历练,如今指挥着九百多人的施工队伍,大展身手。见到我们,一头大汗的“超总”笑着说,我这汗水可不是工地上干活儿流的,下班后公司有场篮球赛,刚打球来着。

张超担任总工后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或者说是一航局把这副重担压在了小伙子的肩上。他说:“我在福建泉州造船厂干过两个‘大坞’,领导看着还行吧,就让我上这个项目。当总工不是梦想,拿下这个大工程才是我的梦想。”2017年,海底隧道刚进入技术筹备阶段,家就在大连的他,说服家人买了当时交通不便不被看好的北岸的房子。他对自己有信心,对项目更有信心。他对“孩儿他妈”说,我的大梦想实现了,咱家的小梦不就圆了吗?妻子嗔怪道:“知道了,不就是回家少了嘛?!”的确,很长一段时间,张超都是白天泡在工地,讨论方案、比选工艺,晚上搜集资料、汇拢数据、撰写日志,有时深夜还得赶写报告,用他的话说:“同事们以为我要考研……”也就是从那时起,他成了项目部同事口中的“超人”。技术工作的枯燥而琐碎,考验着年轻总工的意志,仅北岸工程的技术方案就经过七次颠覆式的改变,期间的修编、调整更是不计其数。

“沉箱预制,模板为要!”让张超最引以为豪的就是模板的模块化和拼装化使用。这就引出了一个爸爸和儿子的故事:由于海底隧道项目分项工程不同,模板所需尺寸各异,加之模板搬运存储困难、周转频次过少,传统模板的使用量和报废量极大。这个问题困扰了项目部很长一段时间,大多办法都是围绕施工工艺的改进,靠人员素质的提升来解决,其实是治标不治本。直到有一天,带着烦恼回家的张超见到了儿子。三岁的儿子已是拼“乐高”的高手,妈妈给他买的新乐高,他正等着爸爸回来一起拼呢。往常,张超会说:“儿子,你行,遇到难题再找老爸,小菜一碟儿!”这一次,他忽然想到,遇到难题的不是儿子,正是自己啊!乐高乐高,一堆小零件,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三角形、棱形,甚至还有弯管形……他赶紧来到儿子的玩具间,认真地和儿子一起拼起了乐高。奇妙的乐高拼法变幻无穷,竟催生出总工程师张超一个大胆创意,即把原来大片模板进行拆分,形成众多小块模板,小块模板可随意组装成所需的大模板,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模板使用周期,节约施工成本,而且便于模板搬运存放,提高生产效率。这一夜,儿子带着微笑进入了梦乡;张超却兴奋得久久难眠……

从全新理念的提出到正式设计、制作、实践成功,历时一年多。

张超的家距离项目部只有几公里,儿子经常打电话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张超说:“最疼爱儿子的是我岳父、孩子的姥爷。有一天他领着外孙到工地来找我了,看见我忙成那样,姥爷对外孙说,这回你知道了吧,姥爷没骗你,你爸要是回家陪你玩呀,那整个工地就得停工!哈哈哈!”

此刻,“超总”笑得是那样开心。

大连湾“英雄群”

有人做了记录,为完成测量任务,陈师傅抛扔大铁砣子数百次。同事们都说,陈师傅不是全国劳模谁是?他要是参加全运会的铁饼、铅球比赛,冠军非他莫属!

重点工程的大兵团作战,在大连湾体现在六个工区上,相当于一个集团军的六个师。率先出海作战的是“六师”——六工区,因为铺设海底隧道,首先要对海底的基础进行爆破开挖。施工海域深处距水面三十多米,地基表层存在大量溶沟、溶槽、孤石、石笋等不良地质,岩面起伏大,岩质均匀性差,甚至还有足以让轮船碰撞沉没的暗礁。我们看到的三艘爆破船,船身长58米,宽18米。形状如“变形金刚”的六台钢铁钻机每台高达26米,在船舷站成一排,煞是威风!这三艘爆破船组成的班组,还有一个称号“全国工人先锋号”。

在登船采访前,工区的党支部书记白立涛忽然说,差点忘了,还有一道工序在整平爆破之前,那就是海底测量,就像给海底的地形、地貌照个“B超”。于是,我们认识了船舶公司首席技能专家、全国劳动模范陈兆海师傅。陈师傅面庞黝黑,一个憨厚壮实的中年汉子。他是从一个普通技工成长为首席技能专家的,他的传奇故事多了!其中一个是这样的:炸礁、挖泥、铺料、整平作业,全靠陈师傅的测量团队给出准确的测量数据,数据误差不能超过5厘米。怎么做到的?陈师傅首创了“打水砣”测量法,就是把一个特制的重十几公斤的锥形大铁砣子抡起来抛向海底,凭借溅起的水花、铁锥触底的时间等,连接声呐系统的仪器会瞬间显示出相关数据,而陈师傅必须在几秒钟内记下这些数据。沉重的铁砣子扔一次,陈师傅就要在甲板上一溜小跑二三十米,为验证还要再扔一次再跑一次。工程紧张的那几天,陈师傅带着他的七个徒弟干脆吃住在船上。有人做了记录,为完成测量任务,陈师傅抛扔大铁砣子数百次。同事们都说,陈师傅不是全国劳模谁是?他要是参加全运会的铁饼、铅球比赛,冠军非他莫属!

陈兆海最新的传奇是为进口的“多波束”扫测系统配套研制出可拼接、且适合任何船型使用的拆卸式连接器,使原本不能满足较差海洋气候下进行海上作业的“洋仪器”,长出了可以抓住船舷和站稳海底的中国式“手”和“腿”。扫测效率大幅提高,数据精准度达到尚无记录的厘米级。陈兆海师傅了不起!

堪称海上船舶精爆精挖专家的李义彬,文质彬彬一帅哥。谁能想到,这个2005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高材生“学霸”,如今已是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的“爆霸”——爆破总工。他统领着三艘大型爆破船,2019年9月进入大连湾主战场,已完成炸礁量150万立方米,清挖海底淤泥800多万立方米,起爆高性能胶质炸药两千多吨。我们原以为这可算是“惊天动地”或说“惊天动海”的工程了,肯定会有“大片”的情节。不想,李义彬连说:“没有,没有,真的没有。”他说,海底炸礁并不“轰隆隆”地那么响,水深6米以下,一般的碎石也不会崩出水面,没那么神乎。只是遇到突发恶劣气候,风急浪大,人会紧张起来;还有就是偶尔发生“盲炮”,会慎重处理。瞧,这些“惊险”的经历,好像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儿!

其实,大连湾北侧海底白云岩较多,是典型的水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内部充斥着大量黏土,爆破钻孔时不是塌方就是钻不到底,爆破船下安放炸药极困难,只不过李义彬带领他的团队靠着智慧和汗水,一个一个攻克难关,保证了整个工程的进度。

在美丽的大连湾,和海底隧道工程的建设者们朝夕相处,我们遇见、记住了一个个令人心动的身影:宋江伟,国内全漂浮式基床整平“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孙悦锋,检测中心的“当家花旦”,她为研制耐用百年的机制砂做出了突出贡献;侯晋芳,工地上的女博士,科技创新的“大管家”,公司已有多项成果荣获了中国海洋学会、中国交建集团的科学技术奖;贺涛,1997年出生,最年轻的主办施工员,质量把关不讲情面,被称为工地上的“小包公”;权军校,施工船上的“大厨”,能让一百多张嘴无不称好……

伟人毛泽东有诗云:“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在返回北京的高铁上,我们的微信群格外活跃。忽然,一位女记者提议:“咱们的微信群改个名字好不好?”好,改个什么名字呢?她早就想好了:“就叫大连湾英雄群,好不好?”

大家一致赞同:“英雄群”,好!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