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作业  京秦高速  窗帘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2021年版)》发

   日期:2021-11-02 15:55:29     浏览:6    评论:0    

近日,商务部印发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2021年版)》。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相比2016年的《考核评价办法》,新《考核评价办法》将原产业基础、科技创新、区域带动、生态环保、行政效能五大类一级指标,调整为对外开放、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统筹协调和发展质量五大类一级指标,30项二级指标。其中,“对外开放”一级指标包括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进出口总额以及相关占比、增速等7项二级指标,赋予30%权重,主要评价国家级经开区利用外资、对外贸易等方面情况,引导国家级经开区积极发挥开放平台作用,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科技创新”一级指标包括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6项二级指标,赋予15%权重,主要评价国家级经开区的科技平台、科研能力等方面情况,引导国家级经开区增强科技创新驱动能力,积极打造科技创新平台;“绿色发展”一级指标包括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园区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率等5项二级指标,赋予15%权重,主要评价国家级经开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水耗、固废利用等方面情况,引导国家级经开区绿色低碳发展,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统筹协调”一级指标包括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合作共建园区数量等4项二级指标,赋予10%权重,主要评价国家级经开区促进就业、合作共建、主体责任落实等方面情况,引导国家级经开区共建共享、协调发展;“发展质量”包括单位土地园区地区生产总值产出强度、一定规模制造业企业数量、上市企业数量、税收收入占所在地级市税收收入比重、土地开发利用率等8项二级指标,赋予30%权重,主要评价国家级经开区产业集聚、市场主体质量、要素资源利用、区域经济带动等方面情况,引导国家级经开区推进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十三五”时期,国家级经开区发展总体呈现稳中提质、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与2016年相比,2020年国家级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和利用外资金额,分别增长40%、36%和23%。截至2020年底,国家级经开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万家,比2016年增加1倍。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成效,截至目前,国家级经开区有51家获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58家国家循环化改造试点示范园区、71家国家绿色园区、18家国家低碳工业园区,分别占全国各类试点总数的55%、45%、42%、33%,国家级经开区单位工业增加值主要污染物排放“十三五”时期显著下降。特别是2020年,全国217家国家级经开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根据初步核算,地区生产总值11.6万亿元,同比增长6.4%,增幅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11.5%;实际使用外资和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金额611亿美元,同比增长17.5%,占全国各地利用外资(含再投资)比重为23.1%;进出口总额6.7万亿元,同比增长4.8%,占全国进出口总额比重为20.8%。可以说,国家级经开区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在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对外开放中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总台央视记者 张道峰)

近日,商务部印发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2021年版)》。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相比2016年的《考核评价办法》,新《考核评价办法》将原产业基础、科技创新、区域带动、生态环保、行政效能五大类一级指标,调整为对外开放、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统筹协调和发展质量五大类一级指标,30项二级指标。其中,“对外开放”一级指标包括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进出口总额以及相关占比、增速等7项二级指标,赋予30%权重,主要评价国家级经开区利用外资、对外贸易等方面情况,引导国家级经开区积极发挥开放平台作用,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科技创新”一级指标包括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6项二级指标,赋予15%权重,主要评价国家级经开区的科技平台、科研能力等方面情况,引导国家级经开区增强科技创新驱动能力,积极打造科技创新平台;“绿色发展”一级指标包括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园区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率等5项二级指标,赋予15%权重,主要评价国家级经开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水耗、固废利用等方面情况,引导国家级经开区绿色低碳发展,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统筹协调”一级指标包括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合作共建园区数量等4项二级指标,赋予10%权重,主要评价国家级经开区促进就业、合作共建、主体责任落实等方面情况,引导国家级经开区共建共享、协调发展;“发展质量”包括单位土地园区地区生产总值产出强度、一定规模制造业企业数量、上市企业数量、税收收入占所在地级市税收收入比重、土地开发利用率等8项二级指标,赋予30%权重,主要评价国家级经开区产业集聚、市场主体质量、要素资源利用、区域经济带动等方面情况,引导国家级经开区推进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十三五”时期,国家级经开区发展总体呈现稳中提质、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与2016年相比,2020年国家级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和利用外资金额,分别增长40%、36%和23%。截至2020年底,国家级经开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万家,比2016年增加1倍。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成效,截至目前,国家级经开区有51家获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58家国家循环化改造试点示范园区、71家国家绿色园区、18家国家低碳工业园区,分别占全国各类试点总数的55%、45%、42%、33%,国家级经开区单位工业增加值主要污染物排放“十三五”时期显著下降。特别是2020年,全国217家国家级经开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根据初步核算,地区生产总值11.6万亿元,同比增长6.4%,增幅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11.5%;实际使用外资和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金额611亿美元,同比增长17.5%,占全国各地利用外资(含再投资)比重为23.1%;进出口总额6.7万亿元,同比增长4.8%,占全国进出口总额比重为20.8%。可以说,国家级经开区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在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对外开放中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总台央视记者 张道峰)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