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作业  京秦高速  窗帘 

爱党信党 鱼水情深——老区精神述评

   日期:2021-11-09 07:23:29     浏览:22    评论:0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

赓续百年来传承的精神血脉,老区人民坚定不移跟党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征程中,谱写了一组组铿锵的时代音符,奏响了一曲曲激越的奋斗之歌,构筑成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信念,矢志不渝

从瑞金到延安,从鄂豫皖到陕甘宁,从左右江到西柏坡……老区的英雄事迹就是最好的叙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这些牺牲和贡献永远镌刻在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

革命战争年代,无论是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还是日本帝国主义的血色残暴,都挡不住老区人民坚定不移跟党走的“红色激流”。

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便永不熄灭。

经过一代代人接续努力,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8年时间,近1亿人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老区人民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

始于信仰,成于奋斗,归于人民——百年党史前进的历史逻辑,映照着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使命,也把爱党信党、永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印刻在老区人民心中。

深情,融于血脉

1934年10月16日,贵州困牛山。100多名红军在山上阻击追敌,但凶残的敌人裹挟老百姓做“人盾”,步步紧逼。红军战士抱定“宁死不当俘虏,宁死不伤百姓”的决心,纷纷砸毁枪支,集体跃身跳下70多米高的山崖……

一次次生死相依,一次次患难与共,在革命老区的热土上,更能读懂什么叫情浓于血,为何有党民一心。

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到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间与日军长达14年的英勇斗争;从鄂豫皖苏区“二十八年红旗不倒”,到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气吞万里如虎;从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到伟大抗疫斗争的重大战略成果……我们党之所以能在一场场历史大考中赢得胜利,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深深植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

不能忘记,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是老区百姓的红米饭、南瓜汤哺育了党和军队,是老区百姓的小推车推出了淮海战役的势如破竹,是老区百姓的小木船划出了渡江战役的气势如虹……

我们更要始终铭记,新征程上,始终恪守对人民的承诺,顺应人民的期待,永远做老百姓“自家的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汇聚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磅礴伟力。

党同人民一条心、军民团结如一人,则无往不胜、无坚不摧。

梦想,奋斗以成

无论是在革命年代,还是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老区人民总是以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顽强斗志,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在追梦路上砥砺前行——

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为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红军“从军长到伙夫,除粮食外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为解决食盐紧缺,广大军民把老房子的墙根土挖出来熬硝盐……

井冈山神山村,这座昔日井冈山最偏远的贫困村,已变身网红打卡乡村旅游点。全村人均年收入从4年前的不足3000元到超过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由几乎为零增至50多万元。

时光流转,不朽的是奋斗精神;重整行装,需要的是锲而不舍。

历史已经写就,历史正在创造,历史还将见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阔步行进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老区,锚定目标、开拓进取,必将创造新的辉煌!

新华社记者 熊丰 余贤红

(据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

赓续百年来传承的精神血脉,老区人民坚定不移跟党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征程中,谱写了一组组铿锵的时代音符,奏响了一曲曲激越的奋斗之歌,构筑成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信念,矢志不渝

从瑞金到延安,从鄂豫皖到陕甘宁,从左右江到西柏坡……老区的英雄事迹就是最好的叙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这些牺牲和贡献永远镌刻在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

革命战争年代,无论是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还是日本帝国主义的血色残暴,都挡不住老区人民坚定不移跟党走的“红色激流”。

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便永不熄灭。

经过一代代人接续努力,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8年时间,近1亿人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老区人民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

始于信仰,成于奋斗,归于人民——百年党史前进的历史逻辑,映照着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使命,也把爱党信党、永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印刻在老区人民心中。

深情,融于血脉

1934年10月16日,贵州困牛山。100多名红军在山上阻击追敌,但凶残的敌人裹挟老百姓做“人盾”,步步紧逼。红军战士抱定“宁死不当俘虏,宁死不伤百姓”的决心,纷纷砸毁枪支,集体跃身跳下70多米高的山崖……

一次次生死相依,一次次患难与共,在革命老区的热土上,更能读懂什么叫情浓于血,为何有党民一心。

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到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间与日军长达14年的英勇斗争;从鄂豫皖苏区“二十八年红旗不倒”,到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气吞万里如虎;从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到伟大抗疫斗争的重大战略成果……我们党之所以能在一场场历史大考中赢得胜利,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深深植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

不能忘记,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是老区百姓的红米饭、南瓜汤哺育了党和军队,是老区百姓的小推车推出了淮海战役的势如破竹,是老区百姓的小木船划出了渡江战役的气势如虹……

我们更要始终铭记,新征程上,始终恪守对人民的承诺,顺应人民的期待,永远做老百姓“自家的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汇聚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磅礴伟力。

党同人民一条心、军民团结如一人,则无往不胜、无坚不摧。

梦想,奋斗以成

无论是在革命年代,还是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老区人民总是以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顽强斗志,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在追梦路上砥砺前行——

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为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红军“从军长到伙夫,除粮食外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为解决食盐紧缺,广大军民把老房子的墙根土挖出来熬硝盐……

井冈山神山村,这座昔日井冈山最偏远的贫困村,已变身网红打卡乡村旅游点。全村人均年收入从4年前的不足3000元到超过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由几乎为零增至50多万元。

时光流转,不朽的是奋斗精神;重整行装,需要的是锲而不舍。

历史已经写就,历史正在创造,历史还将见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阔步行进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老区,锚定目标、开拓进取,必将创造新的辉煌!

新华社记者 熊丰 余贤红

(据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