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作业  京秦高速  窗帘 

西藏藏毯产业焕发新活力

   日期:2021-12-08 21:20:47     浏览:2    评论:0    

新华社拉萨12月8日电 题:西藏藏毯产业焕发新活力

新华社记者春拉、洛卓嘉措

冬日的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在和煦的阳光中迎来了又一个清晨。吃过早饭,米玛次仁和往常一样,早早来到了他坚守近半个世纪的地毯厂。

这里有他和父亲的乡愁记忆,更有着两代人为之坚守的藏毯事业。

江孜是西藏自治区著名的藏毯之乡,其藏毯编织技艺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

江孜地毯厂技师米玛次仁正在对卡垫图案进行修剪(2015年1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索朗罗布 摄

作为自1974年起就在厂里工作的资深技师,今年63岁的米玛次仁受厂里邀请,依然活跃在生产一线,修剪着3D画作般立体的藏毯。

“您看,这对藏毯上有龙、凤、珊瑚树等,这幅组图代表着夫妻和睦、生活红火、吉祥如意。”米玛次仁说,藏族客户喜欢寓意吉祥的传统藏毯,而对外销售,图案大可“天马行空”。

江孜地毯厂厂长拉平介绍,2017年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划拨650万元非遗保护利用传习项目资金,为地毯厂修建了两座现代化厂房。“如今拥有60名匠人的江孜地毯厂,设施齐备,订单供不应求,产品远销海内外。”

“若要繁荣发展,就必须守正创新、与时俱进。”2014年,“90后”的旦增称来毅然放弃“铁饭碗”,创办了江孜昵炜藏毯厂,自此全身心地投身到了火热的藏毯市场中。“我热爱这一文化,我希望将它发扬光大。”

江孜昵炜藏毯厂工人正在对卡垫进行修剪。(2021年10月29日)新华社记者洛卓加措 摄

2020年,通过对产品、技术的创新和对运营销售模式的多渠道探索,昵炜藏毯厂收获了超过700万元的销售额。“结婚,一生一次,意义非凡,我们可以通过传统编织技艺为新人打造栩栩如生的挂毯式结婚照。”旦增称来说。

创业路上,旦增称来在找寻“诗和远方”的同时,也为乡亲们创造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

今年46岁的达琼是江孜县一位普通的农民,自小就有在家编织藏毯的经历。她说:“从前忙完农活,我还外出务工。现在在厂里编织藏毯,每月收入4700元,工作环境好,收入稳定,还能传承编织技艺,心里非常开心。”

在西藏昌都市卡若区嘎玛乡民族手工艺培训基地,学员正在学习唐卡绘画。(2019年10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 摄

藏毯市场折射的是西藏文化产业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西藏自治区文化厅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底,西藏各类文化企业超7500家、从业人员超7万人,国家、自治区、市(地)、县四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344家,文化产业增加值达68.87亿元,同比增长13%。

“每天在这里修剪藏毯让我感到踏实而有意义,我希望通过我们数代人的共同努力,让藏毯这一优秀传统文化技艺在薪火相传的同时,能够在世界范围内被更多的人所喜爱和收藏。”米玛次仁说。

新华社拉萨12月8日电 题:西藏藏毯产业焕发新活力

新华社记者春拉、洛卓嘉措

冬日的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在和煦的阳光中迎来了又一个清晨。吃过早饭,米玛次仁和往常一样,早早来到了他坚守近半个世纪的地毯厂。

这里有他和父亲的乡愁记忆,更有着两代人为之坚守的藏毯事业。

江孜是西藏自治区著名的藏毯之乡,其藏毯编织技艺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

江孜地毯厂技师米玛次仁正在对卡垫图案进行修剪(2015年1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索朗罗布 摄

作为自1974年起就在厂里工作的资深技师,今年63岁的米玛次仁受厂里邀请,依然活跃在生产一线,修剪着3D画作般立体的藏毯。

“您看,这对藏毯上有龙、凤、珊瑚树等,这幅组图代表着夫妻和睦、生活红火、吉祥如意。”米玛次仁说,藏族客户喜欢寓意吉祥的传统藏毯,而对外销售,图案大可“天马行空”。

江孜地毯厂厂长拉平介绍,2017年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划拨650万元非遗保护利用传习项目资金,为地毯厂修建了两座现代化厂房。“如今拥有60名匠人的江孜地毯厂,设施齐备,订单供不应求,产品远销海内外。”

“若要繁荣发展,就必须守正创新、与时俱进。”2014年,“90后”的旦增称来毅然放弃“铁饭碗”,创办了江孜昵炜藏毯厂,自此全身心地投身到了火热的藏毯市场中。“我热爱这一文化,我希望将它发扬光大。”

江孜昵炜藏毯厂工人正在对卡垫进行修剪。(2021年10月29日)新华社记者洛卓加措 摄

2020年,通过对产品、技术的创新和对运营销售模式的多渠道探索,昵炜藏毯厂收获了超过700万元的销售额。“结婚,一生一次,意义非凡,我们可以通过传统编织技艺为新人打造栩栩如生的挂毯式结婚照。”旦增称来说。

创业路上,旦增称来在找寻“诗和远方”的同时,也为乡亲们创造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

今年46岁的达琼是江孜县一位普通的农民,自小就有在家编织藏毯的经历。她说:“从前忙完农活,我还外出务工。现在在厂里编织藏毯,每月收入4700元,工作环境好,收入稳定,还能传承编织技艺,心里非常开心。”

在西藏昌都市卡若区嘎玛乡民族手工艺培训基地,学员正在学习唐卡绘画。(2019年10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 摄

藏毯市场折射的是西藏文化产业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西藏自治区文化厅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底,西藏各类文化企业超7500家、从业人员超7万人,国家、自治区、市(地)、县四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344家,文化产业增加值达68.87亿元,同比增长13%。

“每天在这里修剪藏毯让我感到踏实而有意义,我希望通过我们数代人的共同努力,让藏毯这一优秀传统文化技艺在薪火相传的同时,能够在世界范围内被更多的人所喜爱和收藏。”米玛次仁说。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