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京秦高速  作业  窗帘 

青海实现省内5级以上地震10分钟内速报

   日期:2022-02-24 06:05:24     浏览:7    评论:0    

中新网西宁2月23日电 “到2025年,将初步形成青海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体系,‘防大震、减大灾、抗大震、救大灾’能力显著提高,保障青海省经济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更加有力。”23日,青海省地震局副局长马玉虎对外表示。

当日,《青海省防震减灾“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新闻发布会在西宁召开。

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海省地震活动分布广、强度大、频度高,全省97.3%以上的国土位于Ⅶ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及以上的地震高烈度区。

另外,青藏高原中部的巴颜喀拉块体及其周缘是中国大陆20多年以来7级以上强震活动的主体地区,自1997年玛尼7.5级地震以来相继发生了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2008年于田7.2级、2008年汶川8.0级、2010年玉树7.1级、2013年芦山7.0级、2014年于田7.3级、2017年九寨沟7.0级和2021年玛多7.4级强烈地震。

“十三五”时期,青海省实施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青海子项目和青藏高原地震监测能力提升项目,全省地震监测能力东部地区达到1.5级、中部地区达到2.5级、西部地区达到3.0级,实现省内5级以上地震10分钟内速报,地震速报的时效性和地震定位精度进一步提高。

同时,对青海全省城镇住宅和农牧民住房、各类学校及幼儿园、医院、市政基础设施、重要交通生命线、电力和水利设施开展建设工程地震安全监管大检查大治理,全省建(构)筑物抗震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据专家分析,未来5年青海省面临的震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省内及邻近地区存在发生7级强震或6级地震的可能。因此,青海震情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依旧存在防震减灾基础设施薄弱、地震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明显不足的问题。

为此,青海省地震局成立了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和编制工作组,制定印发了《青海省“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规划》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第二部分是“总体要求”,第三部分是“主要任务”,第四部分是“重点项目”,第五部分是“保障措施”。

在“总体要求”中,主要明确了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并提出了事业发展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从地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地震应急救援响应服务能力、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效能等4个维度设置了11项指标。

在“主要任务”中,将提升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地震应急响应能力,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地震科技支撑能力,地震信息化支撑能力,同时完善防震减灾社会治理体系。

此外,《规划》中确定了青海省防震减灾基础能力提升项目、青海省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工程和防震减灾科学普及提升工程5个重点项目。

(记者 李江宁)

中新网西宁2月23日电 “到2025年,将初步形成青海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体系,‘防大震、减大灾、抗大震、救大灾’能力显著提高,保障青海省经济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更加有力。”23日,青海省地震局副局长马玉虎对外表示。

当日,《青海省防震减灾“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新闻发布会在西宁召开。

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海省地震活动分布广、强度大、频度高,全省97.3%以上的国土位于Ⅶ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及以上的地震高烈度区。

另外,青藏高原中部的巴颜喀拉块体及其周缘是中国大陆20多年以来7级以上强震活动的主体地区,自1997年玛尼7.5级地震以来相继发生了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2008年于田7.2级、2008年汶川8.0级、2010年玉树7.1级、2013年芦山7.0级、2014年于田7.3级、2017年九寨沟7.0级和2021年玛多7.4级强烈地震。

“十三五”时期,青海省实施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青海子项目和青藏高原地震监测能力提升项目,全省地震监测能力东部地区达到1.5级、中部地区达到2.5级、西部地区达到3.0级,实现省内5级以上地震10分钟内速报,地震速报的时效性和地震定位精度进一步提高。

同时,对青海全省城镇住宅和农牧民住房、各类学校及幼儿园、医院、市政基础设施、重要交通生命线、电力和水利设施开展建设工程地震安全监管大检查大治理,全省建(构)筑物抗震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据专家分析,未来5年青海省面临的震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省内及邻近地区存在发生7级强震或6级地震的可能。因此,青海震情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依旧存在防震减灾基础设施薄弱、地震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明显不足的问题。

为此,青海省地震局成立了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和编制工作组,制定印发了《青海省“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规划》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第二部分是“总体要求”,第三部分是“主要任务”,第四部分是“重点项目”,第五部分是“保障措施”。

在“总体要求”中,主要明确了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并提出了事业发展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从地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地震应急救援响应服务能力、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效能等4个维度设置了11项指标。

在“主要任务”中,将提升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地震应急响应能力,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地震科技支撑能力,地震信息化支撑能力,同时完善防震减灾社会治理体系。

此外,《规划》中确定了青海省防震减灾基础能力提升项目、青海省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工程和防震减灾科学普及提升工程5个重点项目。

(记者 李江宁)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