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碎田改造”整合九个乡镇荒地

   日期:2022-02-24 11:04:04     浏览:4    评论:0    

人勤春来早!

顶着雨丝,安徽六安金安区翁墩乡的冬小麦田里,绿油油的麦苗已经蹿出泥土十几公分,远远望去,大田里好似严严实实地铺上了一层“细被子”。

年节刚过,翁墩乡花莲寺村的种粮大户李坤友想着去一趟村部,找支部书记王安明“讨主意”。

“王支书,今年我想扩大承包,包上千把亩地搞稻麦轮作,你看可行?”李坤友热切地说。

瞧着眼前这位“精明”的种粮大户,王安明笑了:“今年咱们村的土地流转租金可能会涨哦,你还包那么多地呀?”

“包!只要地好,收成就差不了,多出钱也愿意!”李坤友也笑了,村部窗外,在轰鸣的挖掘机械声中,花莲寺村的一块块碎田正变成平整的大田。

几年前,李坤友就在花莲寺村承包了450亩耕地,可他只种一季水稻,一到冬天地就撂荒。旁人问原因,他就三个字:“亏不起!”

“我们这儿是低矮丘陵区,田块最大只有亩把,碎地‘高低料峭’(高低不平),像是补丁摞补丁,在当地咱们叫‘田蹭田’。”李坤友接着说,“小块地,机器下不去,翻地全凭壮劳力,哪个种粮大户能乐意啊?”

说着,李坤友给记者细细算起账来:每年种地,光人工成本就接近6万元,家里的大型拖拉机、旋耕机成了摆设,难以派上用场……

“小块碎田难流转,更不利于规模化种植。”李坤友的难处村支书王安明深有感触,王安明自家就有一分碎地,一分地折合六十几个平方米,四周再围上田埂,“就算小型手扶拖拉机在田里掉个头都要费把劲儿。”

“要是花莲寺村的地块能扩到5亩以上就好了,大田下机器方便又经济!”如今,李坤友的憧憬马上就要变为现实。2021年,六安市金安区投资12475万元对5.5万亩农田实施高标准项目改造,涵盖9个乡镇18个行政村,翁墩乡的花莲寺村正在其中。

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花莲寺村的村民们自然满心欢喜,可王安明前期一摸排,又发现了新问题。

“高标准改造好是好,就是……能不能不扒田埂?田埂一扒,各家之间的三五分地谁能说清?怕要生是非!”有村民建议。

“高标准改造好是好,把‘瘦田’改‘肥’了大伙儿都高兴,可要把我家这‘肥田’改‘瘦’了,这损失到哪儿说去?往后土地要流转就更难了。”有村民担忧。

“改田、改田,就是‘小’改‘大’,‘旱’改‘水’,把‘粮田’变成‘良田’。”王安明耐心地给乡亲们解释,“以后土地流转是‘确权’不‘确地’,高标准改造完成后,谁家的地流转不出去,找我——村集体兜底流转!”

党支部给了“定心丸”,大伙儿心里就有了底,剩下就一个字——干!截至2月中旬,花莲寺村4253亩耕地中有3400亩实施了高标准改造,而截至2020年,六安市金安区已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58.9万亩,新增耕地774.78亩,新增粮食产能69.93万公斤。

在花莲寺村的高标准农田改造现场,烈烈寒风吹不灭人们的火热干劲儿,经过标准化平整的田块连着田块,一眼望不到头;田畔,十几个施工人员正为新铺设的U形水渠进行“压顶”作业。项目负责人介绍,再经过一次平整、培肥,这些高标准农田就能交付农户耕种了,“绝对不耽误4月早稻下秧”。

此情此景,也让种粮大户李坤友乐开了花:“要能种上这样的田,我保证今年的水稻、小麦亩均增产百十斤不成问题!”

人勤春来早!

顶着雨丝,安徽六安金安区翁墩乡的冬小麦田里,绿油油的麦苗已经蹿出泥土十几公分,远远望去,大田里好似严严实实地铺上了一层“细被子”。

年节刚过,翁墩乡花莲寺村的种粮大户李坤友想着去一趟村部,找支部书记王安明“讨主意”。

“王支书,今年我想扩大承包,包上千把亩地搞稻麦轮作,你看可行?”李坤友热切地说。

瞧着眼前这位“精明”的种粮大户,王安明笑了:“今年咱们村的土地流转租金可能会涨哦,你还包那么多地呀?”

“包!只要地好,收成就差不了,多出钱也愿意!”李坤友也笑了,村部窗外,在轰鸣的挖掘机械声中,花莲寺村的一块块碎田正变成平整的大田。

几年前,李坤友就在花莲寺村承包了450亩耕地,可他只种一季水稻,一到冬天地就撂荒。旁人问原因,他就三个字:“亏不起!”

“我们这儿是低矮丘陵区,田块最大只有亩把,碎地‘高低料峭’(高低不平),像是补丁摞补丁,在当地咱们叫‘田蹭田’。”李坤友接着说,“小块地,机器下不去,翻地全凭壮劳力,哪个种粮大户能乐意啊?”

说着,李坤友给记者细细算起账来:每年种地,光人工成本就接近6万元,家里的大型拖拉机、旋耕机成了摆设,难以派上用场……

“小块碎田难流转,更不利于规模化种植。”李坤友的难处村支书王安明深有感触,王安明自家就有一分碎地,一分地折合六十几个平方米,四周再围上田埂,“就算小型手扶拖拉机在田里掉个头都要费把劲儿。”

“要是花莲寺村的地块能扩到5亩以上就好了,大田下机器方便又经济!”如今,李坤友的憧憬马上就要变为现实。2021年,六安市金安区投资12475万元对5.5万亩农田实施高标准项目改造,涵盖9个乡镇18个行政村,翁墩乡的花莲寺村正在其中。

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花莲寺村的村民们自然满心欢喜,可王安明前期一摸排,又发现了新问题。

“高标准改造好是好,就是……能不能不扒田埂?田埂一扒,各家之间的三五分地谁能说清?怕要生是非!”有村民建议。

“高标准改造好是好,把‘瘦田’改‘肥’了大伙儿都高兴,可要把我家这‘肥田’改‘瘦’了,这损失到哪儿说去?往后土地要流转就更难了。”有村民担忧。

“改田、改田,就是‘小’改‘大’,‘旱’改‘水’,把‘粮田’变成‘良田’。”王安明耐心地给乡亲们解释,“以后土地流转是‘确权’不‘确地’,高标准改造完成后,谁家的地流转不出去,找我——村集体兜底流转!”

党支部给了“定心丸”,大伙儿心里就有了底,剩下就一个字——干!截至2月中旬,花莲寺村4253亩耕地中有3400亩实施了高标准改造,而截至2020年,六安市金安区已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58.9万亩,新增耕地774.78亩,新增粮食产能69.93万公斤。

在花莲寺村的高标准农田改造现场,烈烈寒风吹不灭人们的火热干劲儿,经过标准化平整的田块连着田块,一眼望不到头;田畔,十几个施工人员正为新铺设的U形水渠进行“压顶”作业。项目负责人介绍,再经过一次平整、培肥,这些高标准农田就能交付农户耕种了,“绝对不耽误4月早稻下秧”。

此情此景,也让种粮大户李坤友乐开了花:“要能种上这样的田,我保证今年的水稻、小麦亩均增产百十斤不成问题!”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