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京秦高速  作业  窗帘 

“天宫画展”之后还有哪些航天精神大餐

   日期:2022-02-28 10:11:07     浏览:5    评论:0    

尽管已经过去1个多月,但中国空间站首次“天宫画展”的举办让许多人记忆犹新。一份评估报告显示,“天宫对话”、青春与星空对话“天宫画展”相关话题点击量突破4.9亿。

这场声势浩大的画展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中国航天基金会、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08所等单位举办。作为活动的“策展人”之一,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吴志坚最近对活动进行了“复盘”,总结经验,同时思考未来开展航天科普的方向。“天宫画展”达到了弘扬载人航天精神的活动目标,不少人还看到了它的科普意义、教育意义。

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天宫画展”并非一个独立的活动,而是一个过程性活动的一部分。“青春与星空对话”活动在2021年夏天启动,分为童心绘梦、千里追梦、文昌圆梦、天舟载梦、星火传梦5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让中西部的孩子画太空画,画作被选中的学生,可以免费前往文昌、酒泉等地,置身飞船发射现场,随后,他们的画作被天舟飞船送上空间站,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天宫画展”。

吴志坚透露,尽管在天上办画展是一开始就决定了的,但活动的效果实际上超出了预期。他也在思考,怎么把航天精神传递到普通人的心坎里?

“航天事业‘万人一杆枪’,如果说我们国家在航天方面有什么优势的话,那其中之一就是我们的科研队伍年轻。”吴志坚说,航天事业的发展,需要后继有人。站在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中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有限,让中西部的孩子参与活动,可以实现“一人带动一片区域”,有很强的传导效果。

他介绍,此前中国航天基金会也开展过不少与青少年有关的活动,但此次活动确实需要各方下“大决心”。谈到如何考量把画作送上天宫的“成本”,吴志坚幽默地回答:“航天发射确实有一个成本问题,我们开玩笑说航天员也不能太胖。但这件事情不能算经济账,相比于其社会意义,成本太渺小了,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吴志坚认为,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前,青少年的培养问题、航天人才的培养问题,就是活动组织者们的“担当使命”之一。他觉得自己有责任为孩子们提供“视野和平台”,为孩子们创造发展机遇。

执行当然也很重要。在吴志坚看来,执行必须丝丝入扣才行。航天基金会的同事很赞同,大家觉得吴志坚身上随时贴着“细致”的标签。

吴志坚开玩笑说自己是“复读机”,在为孩子们举办的活动中,他反复提醒大家要注意细节。他说:“这些孩子们是在用仰望的眼神看着我们,我们自己必须有良好的形象。”科普讲座现场,尽管讲授的内容他都知道,但吴志坚依旧“认真听讲”,为的就是给孩子做榜样。在他看来,航天科普活动不仅要为孩子们提供科学知识,更要提升他们的素质修养,让航天精神流淌在孩子的血液里。

“天宫画展”之后,吴志坚与同事正在思考下一步如何进一步做好航天科普。他希望科普工作能纳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顶层设计中去。他认为,科普不应碎片化,应该“体系化”,要搞清楚科普的规律、要素、队伍等建设的内在逻辑。同时,科普应更加“精准化”,要搞清楚“对什么样的人讲什么事”。

太空画已经“上天”了,以后还能做得更好吗?吴志坚回答:“已经有想法了。”

尽管已经过去1个多月,但中国空间站首次“天宫画展”的举办让许多人记忆犹新。一份评估报告显示,“天宫对话”、青春与星空对话“天宫画展”相关话题点击量突破4.9亿。

这场声势浩大的画展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中国航天基金会、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08所等单位举办。作为活动的“策展人”之一,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吴志坚最近对活动进行了“复盘”,总结经验,同时思考未来开展航天科普的方向。“天宫画展”达到了弘扬载人航天精神的活动目标,不少人还看到了它的科普意义、教育意义。

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天宫画展”并非一个独立的活动,而是一个过程性活动的一部分。“青春与星空对话”活动在2021年夏天启动,分为童心绘梦、千里追梦、文昌圆梦、天舟载梦、星火传梦5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让中西部的孩子画太空画,画作被选中的学生,可以免费前往文昌、酒泉等地,置身飞船发射现场,随后,他们的画作被天舟飞船送上空间站,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天宫画展”。

吴志坚透露,尽管在天上办画展是一开始就决定了的,但活动的效果实际上超出了预期。他也在思考,怎么把航天精神传递到普通人的心坎里?

“航天事业‘万人一杆枪’,如果说我们国家在航天方面有什么优势的话,那其中之一就是我们的科研队伍年轻。”吴志坚说,航天事业的发展,需要后继有人。站在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中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有限,让中西部的孩子参与活动,可以实现“一人带动一片区域”,有很强的传导效果。

他介绍,此前中国航天基金会也开展过不少与青少年有关的活动,但此次活动确实需要各方下“大决心”。谈到如何考量把画作送上天宫的“成本”,吴志坚幽默地回答:“航天发射确实有一个成本问题,我们开玩笑说航天员也不能太胖。但这件事情不能算经济账,相比于其社会意义,成本太渺小了,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吴志坚认为,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前,青少年的培养问题、航天人才的培养问题,就是活动组织者们的“担当使命”之一。他觉得自己有责任为孩子们提供“视野和平台”,为孩子们创造发展机遇。

执行当然也很重要。在吴志坚看来,执行必须丝丝入扣才行。航天基金会的同事很赞同,大家觉得吴志坚身上随时贴着“细致”的标签。

吴志坚开玩笑说自己是“复读机”,在为孩子们举办的活动中,他反复提醒大家要注意细节。他说:“这些孩子们是在用仰望的眼神看着我们,我们自己必须有良好的形象。”科普讲座现场,尽管讲授的内容他都知道,但吴志坚依旧“认真听讲”,为的就是给孩子做榜样。在他看来,航天科普活动不仅要为孩子们提供科学知识,更要提升他们的素质修养,让航天精神流淌在孩子的血液里。

“天宫画展”之后,吴志坚与同事正在思考下一步如何进一步做好航天科普。他希望科普工作能纳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顶层设计中去。他认为,科普不应碎片化,应该“体系化”,要搞清楚科普的规律、要素、队伍等建设的内在逻辑。同时,科普应更加“精准化”,要搞清楚“对什么样的人讲什么事”。

太空画已经“上天”了,以后还能做得更好吗?吴志坚回答:“已经有想法了。”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