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安宁疗护,是为疾病终末期或老年患者在临终前提供的照料和人文关怀等服务,关乎患者生命质量。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北京市委会主委、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于鲁明建议,加强安宁疗护体系建设,推进居家安宁疗护,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让生命有尊严地告别。
“发展安宁疗护有利于倡导全社会树立新时代新生命观,有利于减轻家庭负担,降低医疗支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于鲁明说,中国传统文化“五福临门”中的最后一福就是“善终”。发展安宁疗护是贯彻落实健康中国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两个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完善健康服务支撑体系的具体体现。
于鲁明援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64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8.7%。《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死亡人口1014万人,死亡率为7.18‰。“为有需求的群众提供优质的安宁疗护服务,任务艰巨。”于鲁明说。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安宁疗护需求将呈现高速增长趋势。于鲁明建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改委、医保局、人保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加大力度推动安宁疗护体系建设。
具体而言,于鲁明说,在国家层面明确安宁疗护服务非医疗项目定价、收费政策、责任部门、实施路径等。推广实施安宁疗护按床日付费制度。推进居家安宁疗护,加快建立以社区和居家为基础,机构为补充,综合、连续、服务有效衔接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加大中医药在安宁疗护服务适宜技术中的应用程度。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安宁疗护机构,开展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此外还应加强安宁疗护人才队伍建设,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成立基金会等社会组织,调动其参与安宁疗护服务的积极性。并注重强化安宁疗护服务监管。
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安宁疗护,是为疾病终末期或老年患者在临终前提供的照料和人文关怀等服务,关乎患者生命质量。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北京市委会主委、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于鲁明建议,加强安宁疗护体系建设,推进居家安宁疗护,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让生命有尊严地告别。
“发展安宁疗护有利于倡导全社会树立新时代新生命观,有利于减轻家庭负担,降低医疗支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于鲁明说,中国传统文化“五福临门”中的最后一福就是“善终”。发展安宁疗护是贯彻落实健康中国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两个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完善健康服务支撑体系的具体体现。
于鲁明援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64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8.7%。《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死亡人口1014万人,死亡率为7.18‰。“为有需求的群众提供优质的安宁疗护服务,任务艰巨。”于鲁明说。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安宁疗护需求将呈现高速增长趋势。于鲁明建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改委、医保局、人保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加大力度推动安宁疗护体系建设。
具体而言,于鲁明说,在国家层面明确安宁疗护服务非医疗项目定价、收费政策、责任部门、实施路径等。推广实施安宁疗护按床日付费制度。推进居家安宁疗护,加快建立以社区和居家为基础,机构为补充,综合、连续、服务有效衔接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加大中医药在安宁疗护服务适宜技术中的应用程度。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安宁疗护机构,开展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此外还应加强安宁疗护人才队伍建设,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成立基金会等社会组织,调动其参与安宁疗护服务的积极性。并注重强化安宁疗护服务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