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quot;/  quot;  lt;met  作者,    时期  叶县  APP  重点 

谈科技创新、5G发展、灾害应对……“部长通道”再启 问答之间传递回应国计民生关切

   日期:2022-03-09 10:23:43     浏览:4    评论:0    

昨天(3月8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如约举行。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回答媒体提问,解读国家政策,向世界展现中国新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发展5G、谋划6G、应对洪涝灾害……部长们带来了关乎国计民生的满满“干货”。

创新不问出身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介绍,过去一年,科技工作推动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2.79万亿元,同比增长14.2%,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44%。在产出方面,推动一批高新技术成果的同时,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3.7万亿元,大大超过全社会研发投入。我国国家创新指数全球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达到了去年的第12位,提高了22个位次。

在介绍如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时,王志刚表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企业在创新能力、创新水平、创新贡献上有很大提高,在创新决策、创新组织、创新投入、创新成果的转化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

王志刚表示,要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高科技企业要成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关键力量。要让企业承担更多的科技项目,让企业能够有更好的政策环境。要引导企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面向”要求,既考虑国家导向,也考虑企业发展和考虑市场回报,实现共赢。要鼓励企业聚集更多的人才,在产学研联盟中发挥牵头作用,带动更多大学、科研院所以及中小企业一起参与创新。

“要强调的是,创新不问出身,不管是大企业、中型企业还是小企业,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能作为创新的主体。”王志刚说。

今年5G基站力争超过200万座

谈及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说,1至2月份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的态势十分明显,总体上保持了去年四季度的稳健态势。我们对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有着非常充分的信心。

《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都提到制造业发展,肖亚庆介绍,我国制造业总量已经12年位列全球首位,制造业的31个大类、工业的207个中类和666个小类都是齐全的,这在全世界是独有的。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是未来重点努力方向。下一步将加大制造业投入力度,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在维护和培育生态上下功夫,在提升水平、自立自强上下功夫。

如何加快5G发展?肖亚庆表示,现在我国5G网络是世界最领先、最大规模的,基站总数超过142.5万座,实际连接用户超过5亿。“要在基站建设上进一步下功夫,今年力争超过200万座,鼓励更多应用案例、应用场景、应用软件、应用实践不断涌现。在此基础上考虑下一代通信技术的演进方向、演进技术路线,为下一代通信技术6G的发展提前谋划部署。”

数据显示,去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营收增速、利润率和发明专利成果占有量都分别达到了规上工业中小企业的2.2倍、1.4倍和3.4倍。肖亚庆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方向是非常正确的。下一步要从国家层面进一步创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路径,增加数量。今年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准备再培育3000家以上,带动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万家以上,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不断壮大。

今年我国北部南部发生洪水可能性较大

洪涝灾害防御应对问题备受社会关注。水利部部长李国英说,我国地理气候条件特殊,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由此带来水旱灾害多发频发重发,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基本水情。去年,长江、黄河、海河流域漳卫河、嫩江、松花江、黑龙江、太湖等大江大河大湖相继发生洪水。

李国英列出一组数据:2021年,全国共有4347座次大中型水库投入拦洪运用,拦蓄洪水量累计达1390亿立方米,全国有11座国家蓄滞洪区投入分洪运用,分蓄洪水量13.28亿立方米。通过防洪工程体系和非工程体系的共同作用,全国减淹城镇1494个次,减淹耕地2534万亩,避免人员转移1525万人,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他介绍了对今年汛期特别是6至8月汛情所作的初步趋势性研判结果:我国北部、南部发生洪水的可能性较大,北部大于南部,中部地区发生干旱的可能性较大。从流域来讲,北部,嫩江、松花江、黑龙江,海河流域中北部水系,黄河中游干流及支流泾河、汾河等河流有可能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南部,长江上游、珠江流域西江、东南沿海诸河有可能发生区域性洪水。中部,长江中游、汉江下游有可能发生区域性干旱。

“我们将坚定目标,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做好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工作,打有准备之仗、有把握之仗,坚决守住水利工程安全防线。”李国英说。

他还介绍了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建设进展,总体规划重点是把握好“纲、目、结”三要素的谋篇布局。“纲”主要指大江大河大湖自然水系、重大引调水工程和骨干输排水通道;“目”主要指区域性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和供水渠道;“结”主要指具有控制性地位、具有控制性功能的水资源调蓄工程。通过“纲、目、结”三要素的科学布局、建设和完善,真正实现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

昨天(3月8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如约举行。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回答媒体提问,解读国家政策,向世界展现中国新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发展5G、谋划6G、应对洪涝灾害……部长们带来了关乎国计民生的满满“干货”。

创新不问出身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介绍,过去一年,科技工作推动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2.79万亿元,同比增长14.2%,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44%。在产出方面,推动一批高新技术成果的同时,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3.7万亿元,大大超过全社会研发投入。我国国家创新指数全球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达到了去年的第12位,提高了22个位次。

在介绍如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时,王志刚表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企业在创新能力、创新水平、创新贡献上有很大提高,在创新决策、创新组织、创新投入、创新成果的转化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

王志刚表示,要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高科技企业要成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关键力量。要让企业承担更多的科技项目,让企业能够有更好的政策环境。要引导企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面向”要求,既考虑国家导向,也考虑企业发展和考虑市场回报,实现共赢。要鼓励企业聚集更多的人才,在产学研联盟中发挥牵头作用,带动更多大学、科研院所以及中小企业一起参与创新。

“要强调的是,创新不问出身,不管是大企业、中型企业还是小企业,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能作为创新的主体。”王志刚说。

今年5G基站力争超过200万座

谈及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说,1至2月份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的态势十分明显,总体上保持了去年四季度的稳健态势。我们对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有着非常充分的信心。

《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都提到制造业发展,肖亚庆介绍,我国制造业总量已经12年位列全球首位,制造业的31个大类、工业的207个中类和666个小类都是齐全的,这在全世界是独有的。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是未来重点努力方向。下一步将加大制造业投入力度,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在维护和培育生态上下功夫,在提升水平、自立自强上下功夫。

如何加快5G发展?肖亚庆表示,现在我国5G网络是世界最领先、最大规模的,基站总数超过142.5万座,实际连接用户超过5亿。“要在基站建设上进一步下功夫,今年力争超过200万座,鼓励更多应用案例、应用场景、应用软件、应用实践不断涌现。在此基础上考虑下一代通信技术的演进方向、演进技术路线,为下一代通信技术6G的发展提前谋划部署。”

数据显示,去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营收增速、利润率和发明专利成果占有量都分别达到了规上工业中小企业的2.2倍、1.4倍和3.4倍。肖亚庆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方向是非常正确的。下一步要从国家层面进一步创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路径,增加数量。今年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准备再培育3000家以上,带动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万家以上,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不断壮大。

今年我国北部南部发生洪水可能性较大

洪涝灾害防御应对问题备受社会关注。水利部部长李国英说,我国地理气候条件特殊,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由此带来水旱灾害多发频发重发,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基本水情。去年,长江、黄河、海河流域漳卫河、嫩江、松花江、黑龙江、太湖等大江大河大湖相继发生洪水。

李国英列出一组数据:2021年,全国共有4347座次大中型水库投入拦洪运用,拦蓄洪水量累计达1390亿立方米,全国有11座国家蓄滞洪区投入分洪运用,分蓄洪水量13.28亿立方米。通过防洪工程体系和非工程体系的共同作用,全国减淹城镇1494个次,减淹耕地2534万亩,避免人员转移1525万人,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他介绍了对今年汛期特别是6至8月汛情所作的初步趋势性研判结果:我国北部、南部发生洪水的可能性较大,北部大于南部,中部地区发生干旱的可能性较大。从流域来讲,北部,嫩江、松花江、黑龙江,海河流域中北部水系,黄河中游干流及支流泾河、汾河等河流有可能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南部,长江上游、珠江流域西江、东南沿海诸河有可能发生区域性洪水。中部,长江中游、汉江下游有可能发生区域性干旱。

“我们将坚定目标,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做好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工作,打有准备之仗、有把握之仗,坚决守住水利工程安全防线。”李国英说。

他还介绍了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建设进展,总体规划重点是把握好“纲、目、结”三要素的谋篇布局。“纲”主要指大江大河大湖自然水系、重大引调水工程和骨干输排水通道;“目”主要指区域性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和供水渠道;“结”主要指具有控制性地位、具有控制性功能的水资源调蓄工程。通过“纲、目、结”三要素的科学布局、建设和完善,真正实现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