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解读上海本轮疫情
梁万年:针对奥密克戎要以快制快
昨日(10日)上午,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接受采访时,就上海本轮疫情的防控难点、上海实现“动态清零”的难度、无症状感染者给“动态清零”带来的新挑战等问题作出回应。
解读1
上海本轮疫情防疫难点在哪里?
梁万年介绍,上海本轮疫情主要的流行株是奥密克戎BA.2,它传播速度非常快,比德尔塔及过去的变异株都要快。此外,这一毒株隐匿性较强,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病人占比非常高,所以防控起来有一定难度。
早期引入时传播链还是比较清楚的,但是逐渐出现了一些社区的传播。截至10日,上海绝大部分社区都有病例,目前已经是广泛的社区传播。这意味着,单独依靠针对德尔塔变异株的方式来抗击奥密克戎变异株有很大的难度,它波及范围很广,所以必须采取更为果断和坚定的措施。
在进行防控采取相应措施时,比如:核酸检测等,对上海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包括相应防控能力都有非常高的要求。2500万人的城市,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共同完成某一动作,对各方都是非常大的挑战。
最后是上海的交通。除了国际交往,上海与国内其他地区的交往也较为频繁。上海本轮疫情的防控,在防止市内扩散以外,还要同时防止溢出和国外输入,所以是三条防线的压力。
解读2
实行“动态清零”难度有多大?
梁万年表示,“动态清零”是国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总方针,也是中国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佳选择。
“动态清零”的核心内涵是:当出现病例或者疫情以后,能够快速发现,并快速将其围堵,切断传播过程,最终达到发现一起,扑灭一起,使疫情不造成持续性的社区传播。
但是,“动态清零”并不是追求完全的“零感染”。因为新冠病毒有自己的独特性,其隐匿性很强,可能现在没有办法做到不发现病例,但是一定要做到快速发现,快速处置,发现一起,处置一起。所以不是零感染、零容忍。“动态清零”的精髓是快速、精准。快速的核心,是对不同的变异株要跑得比它更快。
现在上海也是这种情况,我们和奥密克戎BA.2变异株正在做时间上的赛跑,要以快制快,以更快的速度来控制它。真正做到快,就是发现快、处置快。
解读3
如何看待无症状感染者多?
梁万年介绍,奥密克戎变异株有一个很重要的相关特点: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比较高,上海本轮疫情也充分显示了这一特征。造成比例高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比如广泛接种疫苗,即使感染以后,形成有效的抵抗力。感染病毒以后,可以使病人病情变轻,甚至是无症状,这是防疫的一个成效。
第二,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力很强。一旦出现,如果没有任何的干预措施,一个(感染者)要传9.5个人,这个数字在国际上也是公认的。如果措施不坚决不彻底的话,它(传播力)就不会小于1。
所以现在核酸检测也好,全域静态管理也好,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把传播值给压到1以下。一旦压到1以下,就意味着一个人传不到1个人了,拐点就出现了,就不会持续地传播了。
而且,它传播的代际间隔很短。最早,原始株出现的时候,我们讲传播几代,从第一代、第二代到第三代,每一代的间隔是将近7天。现在这个病毒,三天左右就是一代,而且每一代之间都是指数式的增长。可想而知,给防控造成了很大的难度。因为感染的人不一定马上就出现症状。因为时间太快,等发现有症状的时候,可能已经传了人,传了两代甚至三代了。
如果代际间隔长,发现的时候还来得及进行管理和控制;一旦稍微慢一些,很可能不是一代两代的问题,所以这一点是我们防控最难的。
一遍又一遍做核酸,同时又做抗原,就是尽量把可能的传染源全部查出来,然后进行管理,才能切断它。所以,这是当前防控最重要的难度。上海是一个特大城市,人口密度很大,稍微一不注意,它就在某一个点重新出来了。
原标题: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解读上海本轮疫情
梁万年:针对奥密克戎要以快制快
昨日(10日)上午,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接受采访时,就上海本轮疫情的防控难点、上海实现“动态清零”的难度、无症状感染者给“动态清零”带来的新挑战等问题作出回应。
解读1
上海本轮疫情防疫难点在哪里?
梁万年介绍,上海本轮疫情主要的流行株是奥密克戎BA.2,它传播速度非常快,比德尔塔及过去的变异株都要快。此外,这一毒株隐匿性较强,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病人占比非常高,所以防控起来有一定难度。
早期引入时传播链还是比较清楚的,但是逐渐出现了一些社区的传播。截至10日,上海绝大部分社区都有病例,目前已经是广泛的社区传播。这意味着,单独依靠针对德尔塔变异株的方式来抗击奥密克戎变异株有很大的难度,它波及范围很广,所以必须采取更为果断和坚定的措施。
在进行防控采取相应措施时,比如:核酸检测等,对上海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包括相应防控能力都有非常高的要求。2500万人的城市,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共同完成某一动作,对各方都是非常大的挑战。
最后是上海的交通。除了国际交往,上海与国内其他地区的交往也较为频繁。上海本轮疫情的防控,在防止市内扩散以外,还要同时防止溢出和国外输入,所以是三条防线的压力。
解读2
实行“动态清零”难度有多大?
梁万年表示,“动态清零”是国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总方针,也是中国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佳选择。
“动态清零”的核心内涵是:当出现病例或者疫情以后,能够快速发现,并快速将其围堵,切断传播过程,最终达到发现一起,扑灭一起,使疫情不造成持续性的社区传播。
但是,“动态清零”并不是追求完全的“零感染”。因为新冠病毒有自己的独特性,其隐匿性很强,可能现在没有办法做到不发现病例,但是一定要做到快速发现,快速处置,发现一起,处置一起。所以不是零感染、零容忍。“动态清零”的精髓是快速、精准。快速的核心,是对不同的变异株要跑得比它更快。
现在上海也是这种情况,我们和奥密克戎BA.2变异株正在做时间上的赛跑,要以快制快,以更快的速度来控制它。真正做到快,就是发现快、处置快。
解读3
如何看待无症状感染者多?
梁万年介绍,奥密克戎变异株有一个很重要的相关特点: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比较高,上海本轮疫情也充分显示了这一特征。造成比例高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比如广泛接种疫苗,即使感染以后,形成有效的抵抗力。感染病毒以后,可以使病人病情变轻,甚至是无症状,这是防疫的一个成效。
第二,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力很强。一旦出现,如果没有任何的干预措施,一个(感染者)要传9.5个人,这个数字在国际上也是公认的。如果措施不坚决不彻底的话,它(传播力)就不会小于1。
所以现在核酸检测也好,全域静态管理也好,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把传播值给压到1以下。一旦压到1以下,就意味着一个人传不到1个人了,拐点就出现了,就不会持续地传播了。
而且,它传播的代际间隔很短。最早,原始株出现的时候,我们讲传播几代,从第一代、第二代到第三代,每一代的间隔是将近7天。现在这个病毒,三天左右就是一代,而且每一代之间都是指数式的增长。可想而知,给防控造成了很大的难度。因为感染的人不一定马上就出现症状。因为时间太快,等发现有症状的时候,可能已经传了人,传了两代甚至三代了。
如果代际间隔长,发现的时候还来得及进行管理和控制;一旦稍微慢一些,很可能不是一代两代的问题,所以这一点是我们防控最难的。
一遍又一遍做核酸,同时又做抗原,就是尽量把可能的传染源全部查出来,然后进行管理,才能切断它。所以,这是当前防控最重要的难度。上海是一个特大城市,人口密度很大,稍微一不注意,它就在某一个点重新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