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quot;/  quot;  lt;met  作者,    时期  叶县  APP  重点 

非遗西双版纳象脚鼓舞:传承中探寻走向潮流新出路

   日期:2022-05-05 06:15:43     浏览:31    评论:0    

中新社西双版纳5月3日电 “五一”假期,不少游客来到西双版纳体验傣族风情。“大部分游客都是第一次了解象脚鼓舞。”“95后”傣族象脚鼓舞传承人岩坎逢告诉记者,游客们在击打象脚鼓的过程中学习傣族文化和历史。

“希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傣族象脚鼓舞能根植传统而不局限于传统,发展成为独一无二的傣族潮流,走向世界。”岩坎逢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象脚鼓舞是西双版纳傣族的传统舞蹈之一,蕴含着傣族古代社会分工的遗迹,是狩猎文化的形象诠释,流传于中国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布朗族等民族,在东南亚国家也有不同形式的传承与发展。

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曼旦村有着雨林深处的“世外桃源”之称,这里是傣族象脚鼓舞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波罕丙从小学习并传承象脚鼓舞的地方。2012年,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波罕丙将自己的家改成“傣族象脚鼓舞传习所”。

“象脚鼓舞是舞,也是武。”波罕丙介绍,象脚鼓舞由傣族武术的动作和套路演变而来,以象脚鼓作道具,有独舞、对舞、群舞等多种形式,是融进傣族村寨生活的文化元素。

十年来,传习所的学习者从未间断。波罕丙介绍,象脚鼓舞主要通过师徒制传承,他先后在曼旦村教授了100多名徒弟,“寨子里有一家三代人跟随我学习象脚鼓舞”。随着象脚鼓舞对外交流和培训越来越频繁,不少来自全国和海外的爱好者来到西双版纳学习这门传统舞蹈。

老挝丰沙里省与中国西双版纳州地缘相近、文缘相通,来自老挝的岩温旦和岩买香罗向波罕丙拜师学习,“他们说,疫情过后想继续学习象脚鼓舞表演,把更精彩的表演带回去。”波罕丙说。

“象脚鼓舞的传承离不开年轻血液。”西双版纳州非遗中心负责人周建武介绍,近年来,通过开展象脚鼓舞保护工作,当地已收集整理象脚鼓舞基本动作25套,拍摄教学课件一套,建立了象脚鼓舞传习所,培养后继人才。持续开展“傣族象脚鼓舞”非遗进校园活动后,越来越多孩子接触到象脚鼓舞。

岩坎逢是传习者中的“新生血液”,13岁起他便跟随波罕丙学习傣族武术。他认为,象脚鼓舞的非遗传承需要形成文化产业,为年轻传习者提供更好的经济支撑以达到良性循环,“但这还需要一定的过程”。

2020年起,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冲击西双版纳旅游业,演出需求不断减少,年轻的象脚鼓舞传承人开始探寻非遗走向潮流的新出路。

岩坎逢经营着一家泐象文化小院,集合了象脚鼓舞传习、傣族美食、傣族元素文创产品。“我选择自媒体,希望更多年轻人能看到它的魅力。”岩坎逢说。

刚过去不久的傣历新年泼水节中,由波罕丙带领的象脚鼓舞舞队将新编节目《象往》带入大众视野。传统傣族鼓点、舞步与云南野生亚洲象群北上南归的奇妙旅程呼应,通过在线直播进行精彩的“云展演”。

无论是坚守传统还是开辟新路,一代代非遗传承人正用自己的方式,将象脚鼓舞的传统文化延续下去。“今后,我会继续培养年轻传承人,将傣刀、象脚鼓舞等最传统的技法传承下去。”波罕丙说。

中新社西双版纳5月3日电 “五一”假期,不少游客来到西双版纳体验傣族风情。“大部分游客都是第一次了解象脚鼓舞。”“95后”傣族象脚鼓舞传承人岩坎逢告诉记者,游客们在击打象脚鼓的过程中学习傣族文化和历史。

“希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傣族象脚鼓舞能根植传统而不局限于传统,发展成为独一无二的傣族潮流,走向世界。”岩坎逢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象脚鼓舞是西双版纳傣族的传统舞蹈之一,蕴含着傣族古代社会分工的遗迹,是狩猎文化的形象诠释,流传于中国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布朗族等民族,在东南亚国家也有不同形式的传承与发展。

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曼旦村有着雨林深处的“世外桃源”之称,这里是傣族象脚鼓舞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波罕丙从小学习并传承象脚鼓舞的地方。2012年,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波罕丙将自己的家改成“傣族象脚鼓舞传习所”。

“象脚鼓舞是舞,也是武。”波罕丙介绍,象脚鼓舞由傣族武术的动作和套路演变而来,以象脚鼓作道具,有独舞、对舞、群舞等多种形式,是融进傣族村寨生活的文化元素。

十年来,传习所的学习者从未间断。波罕丙介绍,象脚鼓舞主要通过师徒制传承,他先后在曼旦村教授了100多名徒弟,“寨子里有一家三代人跟随我学习象脚鼓舞”。随着象脚鼓舞对外交流和培训越来越频繁,不少来自全国和海外的爱好者来到西双版纳学习这门传统舞蹈。

老挝丰沙里省与中国西双版纳州地缘相近、文缘相通,来自老挝的岩温旦和岩买香罗向波罕丙拜师学习,“他们说,疫情过后想继续学习象脚鼓舞表演,把更精彩的表演带回去。”波罕丙说。

“象脚鼓舞的传承离不开年轻血液。”西双版纳州非遗中心负责人周建武介绍,近年来,通过开展象脚鼓舞保护工作,当地已收集整理象脚鼓舞基本动作25套,拍摄教学课件一套,建立了象脚鼓舞传习所,培养后继人才。持续开展“傣族象脚鼓舞”非遗进校园活动后,越来越多孩子接触到象脚鼓舞。

岩坎逢是传习者中的“新生血液”,13岁起他便跟随波罕丙学习傣族武术。他认为,象脚鼓舞的非遗传承需要形成文化产业,为年轻传习者提供更好的经济支撑以达到良性循环,“但这还需要一定的过程”。

2020年起,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冲击西双版纳旅游业,演出需求不断减少,年轻的象脚鼓舞传承人开始探寻非遗走向潮流的新出路。

岩坎逢经营着一家泐象文化小院,集合了象脚鼓舞传习、傣族美食、傣族元素文创产品。“我选择自媒体,希望更多年轻人能看到它的魅力。”岩坎逢说。

刚过去不久的傣历新年泼水节中,由波罕丙带领的象脚鼓舞舞队将新编节目《象往》带入大众视野。传统傣族鼓点、舞步与云南野生亚洲象群北上南归的奇妙旅程呼应,通过在线直播进行精彩的“云展演”。

无论是坚守传统还是开辟新路,一代代非遗传承人正用自己的方式,将象脚鼓舞的传统文化延续下去。“今后,我会继续培养年轻传承人,将傣刀、象脚鼓舞等最传统的技法传承下去。”波罕丙说。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