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获得2021年“昆明青年五四奖章”的康瑜,是“是光”四季诗歌教育公益团队创始人。1992年出生的她,曾手握中国人民大学保研资格、香港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却选择来到彩云之南支教。两年的支教结束后,她毅然决定成立“是光”四季诗歌教育公益团队,用诗歌点亮孩子心中的光,让孩子们看到外面的世界。
孩子们在诗歌里找到自己
彩云之南,起伏的山脉与大块绿色相撞而出。山的这边,是保山市昌宁县漭水镇漭水初级中学,23岁本科毕业后的康瑜在这里开始了自己的支教生活。出乎她预料的是,这里的孩子并不好奇山外的世界,也没有对知识充满渴望,而是表现出“厌学”和漠视。“教育是可以发挥很大效用的一个社会环节,极有可能改变他们的一生。”那时候,康瑜尝试找到一种方式,改变孩子们的想法。
一次书法课,屋外下起了雨,孩子们的注意力被雨声吸引。康瑜发现后说:“既然你们喜欢屋外的雨,我们一起出去看看雨中的场景、听听雨声吧。然后写一写你们的感受,可以试着写一首小诗。”康瑜鼓励孩子们。
“我是个自私的孩子,我希望雨后的太阳只照射在我一个人身上;我是个自私的孩子,我希望世界上有个角落能在我伤心时空着;我是个自私的孩子,我希望妈妈的爱只属于我一个人……”一个小女孩在本子上写下了这样的句子。康瑜对孩子们的表达天赋很是讶异,也心疼他们缺乏沟通的窗口,“他们心里有很多情感需要表达,但是一直没有人倾听。”于是,康瑜下了一个决定:将诗歌课作为固定课程。2016年9月,康瑜支教的第二年,诗歌课在漭水初级中学全面覆盖。
两年时间很快过去了,康瑜离开了大山。准备出国读书时,她收到一封信,里面附上一个孩子新写的诗,文末表达着对她的感谢:“康老师,我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像我一样,在诗歌里找到自己。”
那一刻,康瑜才明白,孩子们是她心中的光, 她要朝着他们的方向奔去。
成立团队继续全力以赴
康瑜开始联系身边志同道合的朋友,组建一支以诗歌形式点燃祖国大山深处光芒的团队。孩子们的美好心灵就是那束光,所以她的团队名字叫作“是光”。
2017年9月底,“是光”四季诗歌教育公益团队成立。源自同一个目标:认同当下乡村教育资源的匮乏、愿意为孩子们搭建诗歌的桥梁,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志愿者们走到一起。他们分布在9个不同的地区,根据自己的专长,覆盖课程开发、课程落地、诗歌衍生品3个主要环节。
这群年轻的志愿者,在很多个深夜,为了一份合理科学的教案讨论到天亮;为了一个满意的诗歌作品一次又一次推翻重来……
项目初期,经费有限、人员缺乏等都是现实问题,然而康瑜经常对团队伙伴说:“满足课时条件的老师,我们都录取,后续的问题,我再想办法。”康瑜用自己的积蓄和参加商业比赛赢得的奖金,支持项目正常运行。因爱而生的力量,让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全力以赴。
对于康瑜来说,做公益是一件快乐而有意义的事,她只是恰好将工作和生活融为一体。
犹记得支教结束的那天,临走时的不舍与难过,而如今,康瑜带着她的爱与温暖走进一所所山村学校,化身丛林里的萤火,动情地燃烧着。而在她的身边,正汇聚着更明亮的光。
今年获得2021年“昆明青年五四奖章”的康瑜,是“是光”四季诗歌教育公益团队创始人。1992年出生的她,曾手握中国人民大学保研资格、香港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却选择来到彩云之南支教。两年的支教结束后,她毅然决定成立“是光”四季诗歌教育公益团队,用诗歌点亮孩子心中的光,让孩子们看到外面的世界。
孩子们在诗歌里找到自己
彩云之南,起伏的山脉与大块绿色相撞而出。山的这边,是保山市昌宁县漭水镇漭水初级中学,23岁本科毕业后的康瑜在这里开始了自己的支教生活。出乎她预料的是,这里的孩子并不好奇山外的世界,也没有对知识充满渴望,而是表现出“厌学”和漠视。“教育是可以发挥很大效用的一个社会环节,极有可能改变他们的一生。”那时候,康瑜尝试找到一种方式,改变孩子们的想法。
一次书法课,屋外下起了雨,孩子们的注意力被雨声吸引。康瑜发现后说:“既然你们喜欢屋外的雨,我们一起出去看看雨中的场景、听听雨声吧。然后写一写你们的感受,可以试着写一首小诗。”康瑜鼓励孩子们。
“我是个自私的孩子,我希望雨后的太阳只照射在我一个人身上;我是个自私的孩子,我希望世界上有个角落能在我伤心时空着;我是个自私的孩子,我希望妈妈的爱只属于我一个人……”一个小女孩在本子上写下了这样的句子。康瑜对孩子们的表达天赋很是讶异,也心疼他们缺乏沟通的窗口,“他们心里有很多情感需要表达,但是一直没有人倾听。”于是,康瑜下了一个决定:将诗歌课作为固定课程。2016年9月,康瑜支教的第二年,诗歌课在漭水初级中学全面覆盖。
两年时间很快过去了,康瑜离开了大山。准备出国读书时,她收到一封信,里面附上一个孩子新写的诗,文末表达着对她的感谢:“康老师,我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像我一样,在诗歌里找到自己。”
那一刻,康瑜才明白,孩子们是她心中的光, 她要朝着他们的方向奔去。
成立团队继续全力以赴
康瑜开始联系身边志同道合的朋友,组建一支以诗歌形式点燃祖国大山深处光芒的团队。孩子们的美好心灵就是那束光,所以她的团队名字叫作“是光”。
2017年9月底,“是光”四季诗歌教育公益团队成立。源自同一个目标:认同当下乡村教育资源的匮乏、愿意为孩子们搭建诗歌的桥梁,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志愿者们走到一起。他们分布在9个不同的地区,根据自己的专长,覆盖课程开发、课程落地、诗歌衍生品3个主要环节。
这群年轻的志愿者,在很多个深夜,为了一份合理科学的教案讨论到天亮;为了一个满意的诗歌作品一次又一次推翻重来……
项目初期,经费有限、人员缺乏等都是现实问题,然而康瑜经常对团队伙伴说:“满足课时条件的老师,我们都录取,后续的问题,我再想办法。”康瑜用自己的积蓄和参加商业比赛赢得的奖金,支持项目正常运行。因爱而生的力量,让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全力以赴。
对于康瑜来说,做公益是一件快乐而有意义的事,她只是恰好将工作和生活融为一体。
犹记得支教结束的那天,临走时的不舍与难过,而如今,康瑜带着她的爱与温暖走进一所所山村学校,化身丛林里的萤火,动情地燃烧着。而在她的身边,正汇聚着更明亮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