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作业  京秦高速  窗帘 

“东城社工”居住小区被管控,她就地转为“朝阳群众”

   日期:2022-05-17 23:02:06     浏览:25    评论:0    

5月16日早上5点,李颖从床上爬起来,简单洗漱完毕,快速扒拉完妈妈做的一碗鸡蛋面就出门了。上午6点半,小区内的核酸采样点就有居民排队了,她得在此之前,和其他志愿者把核酸检测点支起来。

来到检测点位,摆好桌子、椅子,码好排队的栅栏,社区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也带着试剂盒、防护物资等到场了,她在现场套上白色的防护服,开始一天的工作——帮助医护人员递检验棒,加快检测速度。

李颖是东城区龙潭街道龙潭北里社区的一名社工。本轮来势汹汹的疫情,让朝阳区潘家园街道按下了“暂停键”。作为生活在该街道的一位普通居民,李颖就地转为一名抗疫志愿者,连续十余天工作在核酸检测第一线,成为了医务人员的“得力助手”,居民们的“暖心大姐”。

小区管控,她走进了抗疫一线

李颖住在潘家园路9号院。自4月25日起,小区开始实行管控措施,随之开展了连续数轮的核酸检测工作。

抗疫一线急需志愿者。

作为居住在这里的一位普通居民,小区里社工们奔波忙碌的身影,李颖看在眼里,更感同身受。她说:“作为一名社工,我最能体会其中的不容易。当我得知小区急缺人手的时候,我就决定要帮帮他们。”给单位领导打了电话,领导说,“干吧,在哪儿干不是干。”

就这样,暂时无法回到岗位上的李颖,4月27日加入了居住小区的核酸检测志愿团队。

在东城区龙潭北里社区,李颖主要负责民政工作,服务退役军人、残疾人和低保户群体。干着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要协助社区做核酸检测,帮助维持居民排队秩序、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手机扫码录入等。

扫码机怎么用,扫管机怎么用,信息录入系统该如何操作,这些对于第一次支援潘家园街道核酸检测的下沉干部和志愿者来说是个“难题”,但对于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李颖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她在小区核酸检测点上岗的第一件事,就是用自己在本职工作岗位上积累的经验,教会了志愿者们熟练地操作信息录入系统,能够快速地投入志愿服务工作当中来。

本轮疫情,潘家园街道多个小区被封管控,医护人员人手不足,每个核酸检测点位就配了一个医生,没有助手。这边扫码录入速度快了,医生每测一个居民,又要撕检验棒,又要做手消,相应速度就慢了,居民排队时间也会拉长。为了加快核酸检测的速度,李颖担任了助手工作,帮着医护人员撕签、递检验棒。

每天工作3个多小时,不敢多喝一口水

从4月27日参加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工作,李颖没有歇一天。每天早上固定时间起床,随便吃一口早饭,出门之前,连水都不敢多喝一口。

潘家园路9号院的核酸检测时间是每日上午7点到11点半。从穿上“大白”的衣服,李颖就得坚持到最后一位居民离开。“不能走动,也不能喝水、去洗手间。”李颖说。采集点划分了清洁区和污染区,如果要喝水需要去清洁区,防护服脱卸要在污染区进行。所以穿着防护服,为了减少上厕所,多渴她也会忍着。

中午脱下防护服,李颖有时候会协助街道完成大数据排查,拨打大数据推送的电话,核实对方有没有来过(路过)潘家园,去了哪儿,是否居家隔离等。

回到家后,她又变成了一名“东城社工”,认真做好本职工作。“虽然我是居家办公,但我们龙潭北里社区有一个微信工作群,会在群里发布和分配大数据排查任务,线上工作一点也不耽误。”李颖说。

有一次,夜里10点左右,群里发布了大数据排查任务,李颖按照自己的任务单挨个打电话,一直忙到凌晨。睡了不到5个小时,又准时起床,投入到第二天的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工作中。

居家十多天,成了居民的“暖心大姐”

每天“雷打不动”地出现在核酸检测点位,李颖与居民混了个脸熟。“有居民问我,社区有的志愿者总是换,你怎么天天在啊?我说,我就是咱小区的人啊。”

经常有居民在做核酸检测的过程中,会问她各种问题,比如,为什么做完了核酸检测还弹窗?为什么我弹窗他不弹窗?做核酸检测的意义是什么?每次李颖都会耐心解答,一来二去,大家都认识了这个“暖心大姐”。

志愿服务的十余天里,李颖收获了许多“好评”。核酸检测点的工作人员称赞她:“工作熟练,认真细致。”居民夸她:“‘东城社工’果然名不虚传,遇到问题她都会耐心解答,是个‘热心肠’,办事灵活、有章法,看得出很专业。”

李颖的母亲刚刚做完心脏支架手术,正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但她还是本着一名社工的责任感坚持奋战在抗疫一线。女儿的辛苦,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却也给了她最大的支持,李颖的母亲对她说:“既然选择去干,那就坚持干到底吧。”

今年是李颖成为“东城社工”的第七年,她说:“我是‘朝阳群众’,更是‘东城社工’。既然选择了社工这个职业,就像我母亲说的,那就要干好,要干到底,这是我的职责所在,也是光荣所在。”

5月16日早上5点,李颖从床上爬起来,简单洗漱完毕,快速扒拉完妈妈做的一碗鸡蛋面就出门了。上午6点半,小区内的核酸采样点就有居民排队了,她得在此之前,和其他志愿者把核酸检测点支起来。

来到检测点位,摆好桌子、椅子,码好排队的栅栏,社区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也带着试剂盒、防护物资等到场了,她在现场套上白色的防护服,开始一天的工作——帮助医护人员递检验棒,加快检测速度。

李颖是东城区龙潭街道龙潭北里社区的一名社工。本轮来势汹汹的疫情,让朝阳区潘家园街道按下了“暂停键”。作为生活在该街道的一位普通居民,李颖就地转为一名抗疫志愿者,连续十余天工作在核酸检测第一线,成为了医务人员的“得力助手”,居民们的“暖心大姐”。

小区管控,她走进了抗疫一线

李颖住在潘家园路9号院。自4月25日起,小区开始实行管控措施,随之开展了连续数轮的核酸检测工作。

抗疫一线急需志愿者。

作为居住在这里的一位普通居民,小区里社工们奔波忙碌的身影,李颖看在眼里,更感同身受。她说:“作为一名社工,我最能体会其中的不容易。当我得知小区急缺人手的时候,我就决定要帮帮他们。”给单位领导打了电话,领导说,“干吧,在哪儿干不是干。”

就这样,暂时无法回到岗位上的李颖,4月27日加入了居住小区的核酸检测志愿团队。

在东城区龙潭北里社区,李颖主要负责民政工作,服务退役军人、残疾人和低保户群体。干着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要协助社区做核酸检测,帮助维持居民排队秩序、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手机扫码录入等。

扫码机怎么用,扫管机怎么用,信息录入系统该如何操作,这些对于第一次支援潘家园街道核酸检测的下沉干部和志愿者来说是个“难题”,但对于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李颖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她在小区核酸检测点上岗的第一件事,就是用自己在本职工作岗位上积累的经验,教会了志愿者们熟练地操作信息录入系统,能够快速地投入志愿服务工作当中来。

本轮疫情,潘家园街道多个小区被封管控,医护人员人手不足,每个核酸检测点位就配了一个医生,没有助手。这边扫码录入速度快了,医生每测一个居民,又要撕检验棒,又要做手消,相应速度就慢了,居民排队时间也会拉长。为了加快核酸检测的速度,李颖担任了助手工作,帮着医护人员撕签、递检验棒。

每天工作3个多小时,不敢多喝一口水

从4月27日参加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工作,李颖没有歇一天。每天早上固定时间起床,随便吃一口早饭,出门之前,连水都不敢多喝一口。

潘家园路9号院的核酸检测时间是每日上午7点到11点半。从穿上“大白”的衣服,李颖就得坚持到最后一位居民离开。“不能走动,也不能喝水、去洗手间。”李颖说。采集点划分了清洁区和污染区,如果要喝水需要去清洁区,防护服脱卸要在污染区进行。所以穿着防护服,为了减少上厕所,多渴她也会忍着。

中午脱下防护服,李颖有时候会协助街道完成大数据排查,拨打大数据推送的电话,核实对方有没有来过(路过)潘家园,去了哪儿,是否居家隔离等。

回到家后,她又变成了一名“东城社工”,认真做好本职工作。“虽然我是居家办公,但我们龙潭北里社区有一个微信工作群,会在群里发布和分配大数据排查任务,线上工作一点也不耽误。”李颖说。

有一次,夜里10点左右,群里发布了大数据排查任务,李颖按照自己的任务单挨个打电话,一直忙到凌晨。睡了不到5个小时,又准时起床,投入到第二天的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工作中。

居家十多天,成了居民的“暖心大姐”

每天“雷打不动”地出现在核酸检测点位,李颖与居民混了个脸熟。“有居民问我,社区有的志愿者总是换,你怎么天天在啊?我说,我就是咱小区的人啊。”

经常有居民在做核酸检测的过程中,会问她各种问题,比如,为什么做完了核酸检测还弹窗?为什么我弹窗他不弹窗?做核酸检测的意义是什么?每次李颖都会耐心解答,一来二去,大家都认识了这个“暖心大姐”。

志愿服务的十余天里,李颖收获了许多“好评”。核酸检测点的工作人员称赞她:“工作熟练,认真细致。”居民夸她:“‘东城社工’果然名不虚传,遇到问题她都会耐心解答,是个‘热心肠’,办事灵活、有章法,看得出很专业。”

李颖的母亲刚刚做完心脏支架手术,正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但她还是本着一名社工的责任感坚持奋战在抗疫一线。女儿的辛苦,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却也给了她最大的支持,李颖的母亲对她说:“既然选择去干,那就坚持干到底吧。”

今年是李颖成为“东城社工”的第七年,她说:“我是‘朝阳群众’,更是‘东城社工’。既然选择了社工这个职业,就像我母亲说的,那就要干好,要干到底,这是我的职责所在,也是光荣所在。”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