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流传着两个看似不太靠谱的信息。一个是四川生育登记取消结婚限制,国家为了保护未婚先孕人群拼上了热搜;另外一个就是我们农业比较关注的一个事儿“农业税重新设立”,也就是说消失了快20年的农业税可能再次席卷农村。
近三年来,受疫情和极端天气影响,农作物收成欠佳。如果这个时候要提高农业税,对农民来说无疑雪上加霜。
到底是真事儿还是谣言,今天跟梅子一起来具体看看。
农业税,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我想这里不用再普及,随便去一个村落,找一个上了年纪的大爷问问,他只会连连摆头,好似农业税带来的伤害还在昨天。
即便对我这个90后来讲,说起农业税,也多少有些酸涩的回忆。在需要缴纳农业税的年代,每年能收多少农业税是考量一个村的硬性指标,交不上农业税全村上下跟着苦恼,年底村干部甚至需要向人借钱缴纳交不齐的农业税。
对收入极低,吃饭穿衣上学都难的农民来说,更加是雪上加霜,对国家而言也是迫不得已的所在,当下乡村振兴正当时,重新征收农业税基本是违背了大的政策方向,大概率是谣言。
中国语言博大精深,空穴不来风,23年突然说起农业税的事儿,根源还得是《耕地占用税法》。很多人对这项政策有误解,认为只要耕地用了就得交税,其实不然。
《耕地占用税法》,在19年,也就是18年完成土地确权后,开始实施。是对占用耕地建房或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税。采用定额税率,其标准取决于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和经济发展程度。
基本上是一部刑税法,本政策违反个人或者单位在农用地进行商业建设的法律。其主要目的是打击森林砍伐和农村土地开发,并且规范了部分耕地的使用。
也就是说,从政策层面来讲,基本跟踏实种地的老农民没有半点关系,可以消除我们对农业税的那种恐慌。
但是对于已经感受过大棚拆除一刀切,或者想要在农村大展拳脚搞休闲产业或者农场的人群来说,还需要再次清楚此法案对耕地的界定,切勿再打擦边球,或者被某些只有蓝图没有用地的大项目带入坑。
所谓“耕地”是指种植农业作物的土地,包括菜地、园地。其中,园地包括花圃、苗圃、茶园、果园、桑园和其他种植经济林木的土地。
占用鱼塘及其他农用土地建房或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也视同占用耕地,必须依法征收耕地占用税。
占用己开发从事种植、养殖的滩涂、草场、水面和林地等从事非农业建设,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本着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平衡的原则,结合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征收耕地占用税。
此外,在占用之前三年内属于上述范围的耕地或农用土地,也视为耕地。
一句话来讲,目前农村土地基本全方位的确权和界定,能够用来开发项目的土地基本为零,拿到特批地块的概率也不大,整个乡村下半场的能量应该会聚力在“乡村运营”上,整个方向其实做了很大的调整。
所以想要拥抱乡村的创业者,应该搞清楚自己投身的方向,乡村预留的创业空间不是很多,即使还能在最基础的种养殖板块搏杀,但最后也得看运营,很好的验证着去年一直说的那句话“未来很难再有新的农场或者农业项目出现”。
所以,大家能够明显的感受到,开年整个行业沉默的情况下,农业行业最忙的那批人是搞乡村运营卖点子卖知识搞策划的那帮人,民宿小型休闲农场仿佛还在梦里,还不知道2023该如何开始。
在农业运营年的情况之下,其实对于还活着的农场或涉农项目来说,算是少了追兵,可以安心正视自己的农场,勾画农场每个血管和项目,把重心放在内驱力上。
1.重新认知自己的农场,清晰农场定位和差异,从环境到场景到区位进行精细化,砍掉与主题不符的项目,即使该项目能够短暂盈利。
2.打磨产品,很多休闲农场建设的很漂亮,客流量也还不错,把农场当成游乐场运作,缺少非常重要的一环----产品,农场主应该花时间打造一款与当地文化和农场主题强相关的优质产品。
3.农场主是农场的脸面,反之亦然,如何提升农场的格调,应该是目前活下来农场主们的关键,你是追求有机生活还是追梦田园或给自孩子们一个自然生活,你的通过农场的点滴表达出来了,即使没有个人IP,也要有个人态度,出来学习请勿闭门造车。
4.乡村或者农场如何运营,没有人能给一个万能公式,但是有人来一定没有错,如何吸引人,现在需要培养自己的私域流量了,哪怕你只是一个卖鸡蛋的,但是想要卖的不一样,你需要有一群忠实信徒。
5.专业的事儿教给专业的人,2023可以少走弯路,当然也请擦亮双眼,弄清合作模式。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整体经济下行的时候,没有什么行业能够避免低迷,疫情当道的时候,种菜远离都市确实日子逍遥,但是疫情结束呢?
这是给我们每个人的考题,2023你觉得休闲农业该如何开始?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