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二中“十万教师大比武”教师成长系列故事(四)
化学组 王梦月
躬耕杏坛育新人,匠心独具满芬芳。辛勤的园丁、春蚕、蜡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些名词,是大多数人心中对老师这个职业的最高评价。在王梦月老师看来,教师其实是一个永远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职业。“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教师与学生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教师之间,亦是如此,追寻知识,探索教法,在协作与竞争中发挥教育团队的最大力量。
成长是一个教师的必经之路
2022年,已是王老师走上讲坛的第13年。在这13年间,她和学生、学校之间的故事每天都在不断地发生:有快乐的、有伤感的、有令人振奋的、也有让人无奈的,点点滴滴,都帮助她在教师岗位上成熟、成长起来,也一直在丰富她对教师职业内涵的理解。
成长的第一步是进入优秀的团队,与名师相伴。
南阳市二中对新老师采用的是鹰式培养的方式。新老师入校第一年必须当班主任,以期他们在与学生高频率的交流中快速成长起来。为了让大家尽快地熟悉业务、完成角色转换,学校对青年教师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让王梦月老师倍感幸运的是——富有教学经验的郑亚丽老师成为了她的帮扶“结对子”老师。郑老师扎实的教风深深地影响了王老师。到现在,王老师还清晰地记得郑老师说:梦月,教师这一行就是言传身教,你一定要多听课多请教。几年间,王老师未曾间断过一节听课,认真书写听课记录,虚心向资深教师学习课堂教法、课后管理等技巧。时至今日,王老师仍然对这位老教师满怀感激。整个教师团队集体勤奋的工作作风,认真教研和深入学习的教学态度,对王老师个人教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另外,二中每年一度的党员赛课、青年教师赛课、解题大赛等形式的教学比赛活动,也使王老师在对垒和竞技中积累了经验。
成长的第二步是有爱心有耐心,和学生成为朋友。
王老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是爱孩子。平时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状态、身体状况、日常表现;多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好兴趣,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分析他们的思想动态;关注学生点滴的进步,及时鼓励、表扬;有教育心得多记录、多总结,积累经验,这样对学生各方面情况均了然于心,才能因材施教。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一般不会太差。每年都有许多学生趁着寒暑假来看望王老师,其中,不乏很多已走上工作岗位的,无论工作与生活,他们都愿意和王老师分享,所谓良师益友就是这样的。
成长的第三步是因地制宜,在反思中成长。
初高中化学在知识难度、思维方式等方面都有显著不同,因而化学也是高中学生普遍反映最无法适应的学科。王老师认为,应该充分利用化学与生活相关的趣味性去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室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她尽量让学生自己演示实验,吸引学生听、看、动手和思考问题。王老师的课堂生动有趣、激情飞扬,深受学生喜欢。同时,王老师还认为课堂只有热闹是绝对不行的,不能徒有其表。授课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能预测学生在课堂上的疑难点,准备好解决方案,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在前一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学起来轻松,获得成就感。
王老师充分考虑到我校的学情:学生们求知欲强,但略显马虎,所以她认为绝不能只让知识流于课堂,课后的持续追踪必不可少,要抓实、抓稳。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也绝不能任其发展。要敢于批评,直指问题所在,形式上灵活多变,使学生乐意接受,最终到达良好的教育效果。
十年磨一剑,每一个优秀老师都有一把自己的利剑
十年磨一剑,每一个优秀教师都有一把自己的利剑。2022年南阳市“十万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让王老师再次御剑而行。
校赛阶段:用兴趣点燃课堂。
在校赛阶段,王梦月老师选择的是新教材中的微项目课题《研究车用燃料及安全气囊——利用化学反应解决实际问题》。这节课她采用的是项目式教学法,这是她在省同课异构中学到的方法。首先,了解汽车燃料,尝试选择、优化车用燃料,这可以让学生体会化学科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打破学生一说到化学联想到的就是罪大恶极的“污染、中毒、添加剂、科技与狠活”等负面词语的固有观念。然后,通过探究汽车尾气的处理方法,培养“证据推理”的学科素养,培养绿色化学观念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最后,通过设计安全气囊,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学科素养。
市赛阶段:抓住新课标理念。
市级大赛开始,教研室通知需要在高一《离子反应》和高二《反应条件对化学限度的影响》中选择一个作为参赛课题。思来想去,王老师决定采用后者。原因有二,第一,这个化学平衡是高频考点,外界条件与化学平衡移动的相互关系,是高考必考内容。第二,化学平衡内容抽象,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对思维能力的要求很高,历来都是教学的难点,很考验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她认为,这一节课可以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建立“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应用平衡规律分析说明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化学平衡,培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学会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研究化学反应,能从定性和定量结合上收集证据,并构建模型,达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学科素养,很好地培养了学生们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王梦月老师先查阅资料深入挖掘教学内容,务必求新求实,并通过数次演练调整时间、精炼过程。期间,高二化学备课组在组长赵鹏老师的带领下齐心协力帮她一起打磨,年级李红勤校长、李桂超主任、郑涛丽主任、郭江丽、张然、黄亚丽、卞磊等多位老师都多次到上课现场听课,从学案设计、教学逻辑、教学语言等多角度全方位给予她指导和帮助,体现了二中人互帮互助,一家人团结奋进的精神!
这堂课最终呈现的效果获得了在场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多位老师课后上台拷走了她的课件,并和她就这节课进行了交流。比赛后,王梦月老师也没有离开会场,每天都去现场观摩学习其他参赛老师的教学,同行竞技,互相学习。
赛后阶段:世界上没有一节完美的课堂。
赛课取得了极大成功,也为王老师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但同时她也认识到,教学绝不可以闭门造车,要多对比多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严格要求自己。新课程改革带来新的教育理念,就像一盏黑夜中的航标一样,让她在教育的道路上迈出了崭新的一步。
教师的工作是崇高而又简单的,在日复一日的教学日常中不忘初心,在不断变化的教学方法中潜心研究,在普通平凡的岗位上,“仰望星空之壮阔,扎根实践之厚重”,向上探索,向下扎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