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曹聪
2月21日,河南省2022年“实事惠民生 聚力谋出彩”系列第十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
全省产前筛查覆盖率、新生儿“两病”筛查率、新生儿听力筛查率分别由2016年的20.79%、88%、77%提高到2022年的73.5%、98.9%、98.7%,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22年河南免费筛查民生实事
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发布会上,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黄红霞介绍: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省完成宫颈癌免费筛查84.26万人、乳腺癌免费筛查86.01万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5.3%、107.5%;
开展免费产前超声筛查57.67万例、免费血清学产前筛查54.16万例,孕产妇免费孕早中期产前筛查覆盖率达到73.5%、高于省定目标任务13.5个百分点;
完成新生儿“两病”(苯丙酮尿症〔PKU〕、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筛查77.58万例、听力筛查77.45万例,筛查率分别为98.9%、98.7%,高于年度目标任务0.9个和0.7个百分点。
全省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均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2022年,通过免费“两癌”筛查,全省共确诊各类宫颈癌264例、癌前病变2000例;确诊各类乳腺癌409例、癌前病变10例。上述病例均得到了及时规范的医学处置或转诊治疗。
通过免费产前超声筛查,全省共发现高风险异常孕妇(胎儿)5797例;通过免费产前血清学筛查共发现高风险异常孕妇32455例;通过免费产前诊断16768例,共确诊21三体综合征等染色体病或单基因病患儿1587例。上述高风险孕妇和严重出生缺陷胎儿均得到了规范的医学处置。
通过新生儿疾病筛查,全省共确诊苯丙酮尿症(PKU)患儿128例、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患儿539例、先天性听力障碍患儿427例。上述患儿绝大部分得到及时规范的治疗。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
推进落实免费筛查民生实事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充分发挥主要责任单位的牵头作用,总结工作经验,研究改进举措,联合相关责任单位制定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进行职责分工,细化工作措施,对全省落实免费筛查民生实事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推进任务落实;
省财政厅安排省级资金2.76亿元,并督促各地落实配套资金,为民生实事顺利实施提供经费保障;
省妇联持续宣传发动,组织开展核心知识线上竞答,宣传惠民政策,提高群众参与的主动性和依从性;
省民政厅精准摸底调查,及时提供“两癌”筛查的适龄妇女信息;
省残联优化康复救助措施,对筛查确诊的听力障碍患儿优先提供人工耳蜗植入等康复措施。
各责任部门密切协作,形成了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
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调整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组织架构时成立了“妇幼专班”。全省卫生健康系统服从疫情防控大局,根据“两筛”和“两癌”筛查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应对策略,开辟绿色通道,实施错峰筛查,保证了疫情防控和民生实事工作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切实保障全省妇女儿童健康。
河南产前筛查
新生儿“两病两筛”成绩优异
黄红霞介绍,2017年以来,河南连续将免费筛查列入省重点民生实事,并逐年扩展服务内容,充分体现了河南省委、省政府对妇女儿童健康的高度重视与关心关爱。该项实事每年均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取得了政府满意、群众受益的效果。
对服务机构线上质控全覆盖
围绕产前超声筛查的图像质量、宫颈癌筛查的阴道镜检查、乳腺癌筛查的B超检查等关键环节,省市两级专家可在自己诊室利用全省妇幼健康信息系统,对辖区服务机构进行质量控制和技术指导,实现对服务机构线上质控全覆盖。组织省级专家现场质控指导,确保每年一轮县(市、区)全覆盖。
对产前血清学筛查的高风险孕妇实施免费产前诊断并跟踪随访,已累计诊断11.1万例,确诊21三体综合征等染色体病和单基因病患儿9066例,均得到了规范的医学处置;对新生儿“两病”筛查出可疑患儿进行诊断,累计确诊苯丙酮尿症患儿1165例、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患儿4516例,均转至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进行后续干预治疗;对免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高风险患儿进行诊断,累计确诊先天性听力障碍患儿3011例,协调残联部门在康复救助时优先安排。
免费筛查覆盖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通过持续实施免费筛查民生实事,城乡居民的优生优育和卫生健康意识持续提升,由“要我筛查”变为“我要筛查”的群众越来越多。
全省产前筛查覆盖率、新生儿“两病”筛查率、新生儿听力筛查率分别由2016年的20.79%、88%、77%提高到2022年的73.5%、98.9%、98.7%,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23年,河南省卫生健康委继续作为免费筛查民生实事的主要责任单位,将坚持以提升筛查质量为重点,进一步优化民生实事工作有关举措,从筛查机构、人员、技术等方面持续提高服务质量;加快推进市级新生儿疾病筛查分中心的建设进度,完善服务体系;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相关资料,在免费“两癌”方面,将开启新一周期的筛查工作,持续优化筛查方案;加大专业化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的优生优育意识和卫生健康素养,由“要我筛查”变为“我要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