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京秦高速  作业 

新田许邦忠:用勤劳双手描绘现代“农业版图”

   日期:2023-02-22 21:11:46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6    评论:0    

原标题:新田许邦忠:用勤劳双手描绘现代“农业版图”

永州新闻网讯(新田融媒记者 黄新 李海龙)新田县龙泉街道蛟龙塘村,51岁的种粮大户许邦忠,30年如一日把青春和汗水挥洒在田间地头,用勤劳的双手,描绘心中的“农业版图”,奏响了一曲新时代农民科技致富、勤劳互助的动人乐章。

春耕在即,许邦忠忙碌的节奏也加快了。前几年,许邦忠把村里的闲置田地流转过来,根据市场需求,种上了蔬菜。当下,40余亩红叶莴笋相继成熟,许邦忠正组织村民,在地里忙着采收、装运上市莴笋。

“这批莴笋20多天就能全部收完,收完之后,翻耕种植早稻和晚稻,再继续种植莴笋,保证村民有事做,田地不闲置。”许邦忠介绍说。

个子不高,皮肤黝黑的许邦忠,在村民眼里,是个大能人。许邦忠的身份很多,既是种植能手、种粮大户,还是省劳动模范、科技致富带头人。初中毕业后,许邦忠选择外出谋生。在外几年,许邦忠涨了见识,也对未来有了更加坚定的规划。1994年,许邦忠满怀抱负,决定在农业领域,干出一番成绩。通过前期考察自学,他用省吃俭用积攒的900元钱,买了一台拖拉机,跑到自家的荒山上扎起窝棚住了下来,种植油菜、板栗,发展林下养殖。由于勤劳实干,每年靠着卖茶油、生态鸡和板栗,让许邦忠成为村里最先富起来的人。

有了资本,许邦忠的创业之路,也就驶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当时,村里大部分劳动力向沿海城市转移,村里田地大面积撂荒。2012年,许邦忠决定下山,把精力从果茶逐渐转移到粮食种植上来。

“看到田荒了,心里感觉到很可惜,这些田开出荒来,种粮食,亩产800到1000斤不成问题啊。”

做事一向雷厉风行的许邦忠说干就干。他把攒下的积蓄先后购买了收割机、拖拉机、耕整机等现代农机,相继在本村及周边乡镇流转耕地,采用“稻烟”“菜稻”轮作的模式,种植水稻、烤烟和蔬菜。因为懂技术、善管理,加上全程机械化作业和政策扶持,从2013年起,许邦忠种植的水稻面积逐年增长,种植范围也辐射到了四个乡镇。

“全程都是机械化,节约了人工,降低了成本。加上政策好,国家扶持,我的‘农业版图’就越做越大了,从当初的500亩,发展到了900多农田,1000多亩山,越来越有成就感。”

一路走来,许邦忠拼的是不信贫穷的宿命,靠自力更生、脚踏实地,依靠科技、艰苦创业,实现了小康梦想。一人富不算富,这几年,许邦忠成立了新田县农丰农机专业合作社、邦忠劳模创新工作室、邦忠家庭农场,总共为上千名群众提供农业技术指导服务,引导带动他们“科学务农”,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2015年,许邦忠被授予湖南省劳动模范称号,2016年当选新田县第九届政协委员。

农为天下之本,农昌则国盛。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式的传统农业模式,到以智能化、机械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转型,离不开像许邦忠这样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如今,许邦忠的儿子退伍回来后,受父亲的影响,也一头扎进农业版图里。许邦忠欣慰地表示,现代农业需要代际转换,希望更多青年奋力接棒,从事现代农业,把知识、技术与青春挥洒在乡土之上,为乡村振兴作贡献。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