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前线战士报告有人送来一口棺材时,前线指挥官的脸上布满了不可置信和愤怒。战士口中的棺材上,写着总指挥官“狠将军”的名字。无论在哪个地方,名字被写在棺材上都是一件不吉利的事情,弄不好就会让将军暴怒。
那个年代的棺材
当时的他还不知道,这副棺材不是敌人送来的,而是自己人摆放在前线上的。名字被写在棺材上的“狠将军”是黄樵松,他是坐镇南阳城的中国守军将军,麾下拥有一个完整的师团。
黄樵松,1902年出生于河南尉氏县,年轻时前往冯玉祥部队参军,因为战功显赫,先后担任排长、连长、营长。抗日战争爆发后,黄樵松立即告别家眷,在写给妻子的信中有着“不伐日寇终不还”的内容。
“狠将军”黄樵松
台儿庄战役中,日寇部队控制了东北角地区。时刻威胁着中国守军的安全。黄樵松部队赶往支援,为尽快突破日寇封锁,他让两支连队前往翻墙进城作战。270名左右的中国战士进城后血战72小时,最后只有57人存活下来,但是他们从日寇手中夺回了东北角。
随后,57名战士又在黄樵松的指挥下,组建敢死队突袭西北角日寇。穿上日寇军服后,57名战士潜入日寇阵地发起了白刃战。付出了44名战士牺牲的代价,中国敢死队从日寇手中夺回了西北角。
手持大刀的敢死队
这就是黄樵松手下的中国部队,面对任何危险和困难都会一往无前。1945年,日寇试图在南阳发起临死反扑,黄樵松部队被要求坐镇南阳城。当时的黄樵松已经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守住这座城。
为了让战士们了解到“死战不退”的决心,黄樵松要求自己的副官打造一副棺材摆在前线,上面写上“黄樵松灵柩”。看到自己的将军“带棺作战”,看到自己的将军都抱有死志,黄樵松部队士兵全都抛下了后顾之忧,一门心思想着如何杀敌。
南阳会战
当时进攻南阳城的日寇,无论是士兵数量,还是武器装备,都远胜于黄樵松部队。但在“狠将军”黄樵松的激励下,中国守军没有后退,反而是更加坚定的与日寇作战。
在南阳城这座孤城中,黄樵松部队战斗了十天有余,让日寇部队始终无法进入城内。损失了大量兵力和武器装备的日寇,最终放弃了攻占南阳城的作战计划,黄樵松部队用自己的顽强战斗力守住了要塞。
当时的战斗过程
提到这名“狠将军”,还有一件事不得不说。解放战争初期,黄樵松就卸甲归田,他参军的目的是杀敌,而不是与自己人战斗。但在强行征召下,他被迫前往山西担任30军军长。不过抵达山西后,黄樵松就与我军取得联系,要在山西起义。但是因为部下的出卖,黄樵松被诱捕,最终不幸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