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李灵。受访者供图
人民网郑州3月9日电(肖懿木)“提升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也是提高农村人口教育素质、实现乡村振兴的希望所在。”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来自教育界的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周口市东新区许湾乡希望小学校长李灵持续关注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鼓与呼。
李灵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我国农村学校教师整体呈现老龄化和低龄化并存的“哑铃式”现象。“一方面,此前毕业于师范中专学校的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知识结构也趋于老化;另一方面是近些年来招录的年轻教师低龄化,教学经验有限。”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李灵提交了《关于建立骨干教师支教农村学校服务期制度的建议》。“政府工作报告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高等教育创新等列入今年的重点工作,引发大家热烈讨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如何提升农村教育的师资水平,缩小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李灵表示,由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探索建立城区骨干教师在农村学校支教服务一定期限的制度,以此带动农村教师水平提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持续提升。
李灵建议,将农村学校支教服务经历作为评定骨干教师的必要条件。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类似公务员晋升必须有基层服务的经历,探索建立城区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服务期制度,支教服务期最短1年,最长3年。同时,支教服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教学创新,或者促进学生成绩明显提升的,可在支教服务期年满1年直接晋升职称。“通过大家的努力,让农村教师有力量,让农村教育有质量,也让农村的孩子们能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今年全国两会,李灵还提交了加强落实中小学生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配备和培训的建议。李灵表示,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每所中小学至少要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但在落实过程中,各地进度不一,城乡差距明显,一些乡村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缺编缺岗,专职心理教师业务水平也参差不齐。
李灵建议,将中小学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配备纳入学校绩效考评。中小学在班主任及各学科教师岗前培训、业务进修、日常培训等各类培训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内容予以重点安排。“加强对中小学生专职心理教师的培训工作,在满足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岗位需求的同时,尽快提高其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李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