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时隔40年,为何再启农业气候资源普查与区划?

   日期:2023-03-09 21:59:59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3    评论:0    

原标题:时隔40年,为何再启农业气候资源普查与区划?

再启农业气候资源普查与区划

有何特殊意义?

当下,全球气候变暖深刻影响着我国农林生态,在“温水双增”趋势下,我国农业生产方面出现较明显的“种植带北移”现象。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研究开展新一轮农业气候资源普查和农业气候区划工作, 这对于进一步摸清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家底和变化规律,因地制宜调整农作制度和种养布局,形成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图为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田间美景 图/文肖伟

什么是农业气候区划?

农业气候区划是从农业生产的需要出发,根据农业气候条件的地区差异进行的区域划分。 一般是在分析地区农业气候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对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的气候指标,遵循农业气候相似原则,将一个地区划分为若干个农业气候区域。其任务在于揭示农业气候的区域差异,分区阐述光、热、水等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象灾害。总的来说,农业气候区划包含综合农业气候区划、农林作物气候区划、种植制度气候区划、畜牧业气候区划以及相应的光、热、水资源区划等,再细分可分为具体农业对象类别的区划,如小麦气候区划等。

农业气候区划与气候区划有何不同?

专家表示,其实二者既有共同之处,也有明显差异。其共同之处在于二者都以气候因子为指标,根据气候的相似性,将大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差异明显的小区域。而不同在于气候区划往往考虑气候因子较多,并结合气候形成来划分;而农业气候区划侧重考虑对当地农业生产或某一农业生产领域有重要意义的农业气候因子,其指标的选择是以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生长发育对气候条件的定量要求确定。因此,农业气候区划是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专业性气候区划,针对性较强。

什么是农业气候资源?

农业气候资源,顾名思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发展的潜在能力,主要包括光资源、热量资源、水资源等

农业气候资源分布如何?

总体特点——类型多样、区域差异明显、受气象灾害影响大

在气候、土壤、生物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农业气候资源类型多样、区域差异明显。

根据地理、植被、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差异,我国总体上可以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等三大区域,光、热、水资源状况和气候生产潜力高低差异十分突出。

其中,东部季风区气候资源分布以纬向为主,农业气候资源整体配置较好,是我国主要农业区,以粮食生产为主,实现了农、林、牧、渔业综合发展;西北干旱区气候资源经向分布显著,太阳辐射能资源丰富,冬季严寒漫长,夏季热量条件好,以牧业为主,东部有少量旱作农业,内陆有灌溉绿洲农业;青藏高寒区太阳辐射能资源丰富,但温度过低,热量资源不足,水资源由藏东南向藏西北逐渐减少,以牧业为主,沟谷及低海拔地区有部分农业。

尽管我国农业气候资源类型多样,但在不同区域,气象灾害频发,限制了农业气候资源优势的发挥和利用。在诸多气象灾害中,对我国农业影响最大的是干旱、洪涝和高低温灾害,主要影响区域为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其次是东北、西南、中南和西北地区。

这其中,黄淮海地区光热资源丰富,光、热、水、土壤条件配合较好,但降水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发,对提高冬小麦生产力和扩大复种面积极为不利;长江中下游地区热量资源丰富,雨热同季时间长,农业生产条件优越,但春季低温阴雨、盛夏高温伏旱和暴雨洪涝、秋季寒露风等灾害经常发生,从而影响农业生产潜力的发挥。

时空变化特征明显——气候变化因素不可忽视

一项关于我国近30年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特征的研究显示——华南、西南、东北、西北干旱区年均气温总体呈升高趋势。

与1961年至1980年相比,1981年至2007年我国年均气温增加0.6℃,喜凉作物生长期内大于等于0℃积温和喜温作物生长期内大于等于10℃积温分别平均增加123.3℃·d和125.9℃·d;大于等于10℃积温增幅最大的是华南地区,全年、喜凉和喜温作物生长期内日照时数分别减少125.7小时、32.2小时和53.6小时。

近几十年来,我国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特征具体表现为,热量资源随时间呈现显著上升趋势,空间分布上由东南向东北、西北逐渐减少,其中无霜期由东南向西北逐渐缩短;东北、中南大部、西北局部地区水资源呈减少趋势,其中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参考作物蒸散量呈现南部及西北内陆偏多趋势,水资源从东南向西北总体呈现由盈余到亏缺的分布规律;光能资源呈现出由西南中部向四周逐渐增加的趋势,且向西北内陆地区增加尤为明显。

值得关注的是,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我国的热量资源增加明显。无霜期除在华南地区略有减少外,其余地区大范围增加。而近30年积温增幅则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地区最大。从热量资源的角度看,北方地区热量资源增加对农作物生长具有积极作用,而南方地区对于总体气候变暖的响应并不明显,但在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温度不稳定方面更为敏感。

气候变化对于农业生产,依然存在低温、霜冻等灾害的可能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加的趋势,尤为重要的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须持续关注。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