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邀请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同志等介绍全力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坚强人才保障情况。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涛介绍,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与我省代表亲切交流,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作出了重要指示,提出了明确要求。五年来,山东聚焦乡村人才“引育留用”各环节,出台推进乡村人才振兴20条、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31条等综合性改革文件,制定一系列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硬核”政策措施,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发挥职称“指挥棒”作用,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和“职称直评”三项职称制度,超过18万基层人才受益。面向农业、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每年选派500名左右基层技术骨干,到省、市对口单位上挂锻炼,累计培养中青年骨干2600余人。建立县以下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打破基层人才发展的“天花板”,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共晋升职员4461人。加大齐鲁乡村之星选拔力度,选拔人数由150人提升至800人。实施“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计划,选树好青年18万余名。实施女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提升致富带富能力,累计培训68万人次。实施农业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稳定在270万人以上。遴选一批高素质农民培训基地,开展“师傅带徒”“团队带班”培育试点,培育高素质农民22.5万人次。
其中,在泰山、齐鲁等重点人才工程中,加大向农业农村领域支持力度,实施配额制,探索自主遴选认定制,支持山东农业大学、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等高校科研机构,加快聚集乡村人才。建立“产业+创新团队”聚才模式,聘请500多位专家,组建27个创新团队服务乡村主要产业,实现大宗农产品及优势特色产业的人才全覆盖。建设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园区100家,吸引乡村人才向园区聚集,共带动农民就业33万人,人均可支配收入2.52万元,比县域平均水平高34.3%。每年选派2000余名教师、科技工作者、医务工作者、文化旅游工作者到基层乡村服务,努力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新动能。开发“返乡创业担保贷”等信贷产品,加大乡村人才创业就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涉农贷款余额超过3.6万亿元,创业担保贷款余额147亿元,居全国前列。 (本报记者卢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