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作业  京秦高速  窗帘 

钮文新:发展新型城市“挑粪工”——让高质量农业从“小”开始

   日期:2023-03-14 17:20:12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3    评论:0    

原标题:钮文新:发展新型城市“挑粪工”——让高质量农业从“小”开始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没有大粪臭,哪来五谷香?这是中国千百年农业生产留下的一句谚语,朴实无华,深入人心。但现在,尤其在城市,我们确实闻不到大粪臭了,但同时也不易吃到五谷香了。因为农业生产被化肥统治,城市排污和畜牧业产生的重要副产品——有机肥却变成了需要花钱处置的污染元素。这实在是件“赔本赚吆喝”的事。

现在城市人吃东西越发讲究“味道”,但化肥种植的农产品,其原始“香味”早已大打折扣。所以在一些大城市,人们宁愿多花一点钱购买“有机食品”,而这恰恰反映了中国消费升级的真实一面。所以,有没有一些方法,把有机肥送还田地,这恐怕是一件长远利国利民、尤其利农民的事情。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公开表示,他已经建议对猪、鸡、牛、羊粪便的处理制定新标准和新政策,鼓励支持有机肥还田。他认为,这对环保是最好的,既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还能提高肥力,并且是绿色的。

刘永好指出问题:现在粪便处理是怪圈。为粮食增产,大量使用化肥,以致中国化肥产量世界第一。但是,粮食增产却导致土地板结,而且污染土壤和水源,利用率也不高。所以,在绿色发展理念之下,减少化肥用量成为重要课题,这是国家、市场和老百姓的共同诉求。如何做到?把猪、牛、鸡粪——这些最好的有机肥料归还田地。

刘永好回忆当年下乡当知青的时候,进城5里路去挑粪,每天挑几趟。那时,来自城市的有机肥非常金贵,要花多少钱去买。而且,那时的人民公社养猪,猪能卖钱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猪粪能做肥料。

现在的年轻人恐怕没有这样的经历,但我小时候,确实看到过这样的场景:无论是四合院里的茅厕,还是后来胡同里的公厕,每隔几天就会有人来掏,先是像全国劳模时传祥那样背粪桶倒入车上的粪箱,后来直接就是车载抽粪机。每当遇到这事儿,空气里弥漫的臭气的确呛人。更早一点,街上还有马车,所以经常会看到拾马粪的农民,肩上背着筐,手里拿着铲儿,拾一筐马粪不知要走多少公里路。

那时农业生产条件非常落后,人们不得不想各种方法,让这些有机肥尽可能回归农田。但之后,化肥涌进中国,涌向农村,在大大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也大大减低了农业生产的劳动强度。比如在中国北方的农村,收秋之后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沤肥”,农民必须把第二年开春翻地时所用肥料备足,而且要堆积起来让粪便发酵。那时,村子里边还有较大的化粪池,其实都与播种备肥相关。

尽量减低化肥而增加有机肥使用应当是正确的方向,因为人吃五谷排粪,粪再浇灌五谷,这符合自然的生态循环方式。这样的积肥方式能够解决多少农业生产问题?莫因善小而不为。而一切类似的好事,都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在此,我愿意帮助刘永好一起呼吁:让中国越来越多的人畜粪便还田,让中国城市培育大量新型“挑粪工”,让中国高质量农业从“臭”开始。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