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京秦高速  作业  窗帘 

“教联体”让农村教学点脱胎换骨

   日期:2023-03-15 09:20:09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5    评论:0    

原标题:“教联体”让农村教学点脱胎换骨

新时代乡村学校如何实现优质均衡?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余川镇小开展乡村义务教育“教联体”创新实践,将地界偏、师资弱、生源少、面临空心化的干仕、王宪两个教学点,改制为一个干仕校区,与余川镇小实行“教联体”管理。通过几年的改革实践,干仕校区的音、体、美、英语、信息技术课等薄弱学科全部开齐,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以前流失到外地就读的学生又陆续回流。当地老百姓称赞说“教联体给我们带来了新希望”。

余川镇小处于一个集老区、山区、库区、穷区于一体的贫困乡镇,近年来在教育、教学、教研、教改工作中成果丰硕,学校获得了超常规发展。但是该校周边的王宪、干仕教学点,过去由于师资力量弱、教学质量低、环境设施差,成为全镇有名的薄弱村小。余川镇小把创新山区“教联体”办学模式作为乡村教育改革的突破口,重组盘活教育资源。“教联体”建立“以强带弱、以大带小、资源整合、共同发展”的联合体学校发展链。余川镇小将两个教学点更名为余川镇小干仕校区,实行二校合一校“捆绑承包”垂直管理体制;把长期在教学点工作的教师全部调到优质学校“淬炼”,让他们感受镇小教师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浓厚竞争氛围。同时选派一名副校长和9名骨干教师到干仕校区任职任教,做到“一套班子、一支队伍、一张课表、一本账簿”。

过去,两个教学点遇到的主要难题包括:所属村级领导对教育业务不熟悉、托而不管;教学点教师自己降低要求、教学质量差。划归镇小管理后,镇小校长责无旁贷地抓好教学点常规管理,有效提高了教学点教育质量;镇小教师可以理直气壮地承担起指导和带动教学点教师的业务培训、教学指导等工作,及时与教学点教师相互切磋、现场研究解决问题;镇小经常组织多学科观摩课、示范课送课下乡,让教学点教师学到先进的教学方法、成功的教学经验。同时,镇小的图书资源、实验仪器、教学挂图、文体器材等可借给教学点使用;可组织教学点学生到镇小,使用一些不便搬动的如电脑等教学资源;镇小的信息技术、英语、音、体、美等教师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走教教学点,使教学点能够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教育资源难以集中、教学点无法面向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提高了教学点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行“教联体”管理还有一个看得见的好处,就是以往教学点的学生如果到镇小就读,许多学生需要接送,大大耗费家长时间,影响家庭收入。现在通过办好教学点就近入学,既可避免交通隐患,又极大地解放了农村劳动生产力。

实践证明,实行“教联体”管理是发展乡村教育的一个好方法,它激活了农村办学体制,整合了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缩小了校际办学差距,促进了区域内教育的和谐、均衡、可持续发展,是发展农村教育的“加油站”和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的“发动机”。当然,在实施“教联体”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也碰到了许多新问题,还有很多事情要研究解决。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余川镇小)

《中国教育报》2023年03月15日第7版

作者:张维生 吴学书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