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京秦高速  作业  窗帘 

打造农村30分钟急救圈,惠民县急救点顺利运行

   日期:2023-03-22 17:20:00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27    评论:0    

原标题:打造农村30分钟急救圈,惠民县急救点顺利运行

记者 王文彬 通讯员 李晓

近日,距离惠民县石庙镇于王村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该镇急救点值班医生在接到120急救调度中心指令后,立即组织医护人员携带医疗急救包,并紧急派出急救车。

120急救医护第一时间赶到车祸现场后,立即对患者伤情进行了初步检查,经评估,需送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医务人员迅速将病人抬上急救车平卧,并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随后在家属的陪同下,急救车快速将患者送至惠民县人民医院住院救治。

急救车能如此快速地抵达患者身边,得益于滨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和惠民县卫健局打造的农村30分钟急救圈,将急救半径整整缩短了半程。

构建“2+3”急救体系。医疗救治有一个“黄金救治圈”的概念,指在一定范围内,病人可以快速到达邻近的医院救治。不容忽视的是,以往拥有救治能力的医院往往集中在城市或县域城区,对于一个拥有57万人口的农业县来说,边缘区域病人难以得到及时救治。

惠民县地域呈东西狭长走向,一直以来,惠民县的120急救仅限于位于县城的滨州市中心医院急救站和惠民县人民医院北院和南院区急救站,如遇群众拨打120,急救车只能从城区派出,接到患者后返回城区医院进行救治。类似石庙镇于王村那样地处偏远的乡镇与济南市商河县接壤,急救车从县城出发到患者处至少需要40分钟,如果需要返回县城,则患者的救治时间至少要耽误1个小时以上。设立乡镇急救站、建立一条体系化急救通道,成为摆在惠民县卫健委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为破解全县半数以上乡镇距离县城太远,导致急重症患者医疗急救不及时的难题,从2022年起,在市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的指导下,惠民县依托县域“医共体”建设,在已有2个急救中心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乡镇地域位置、医疗服务能力等因素,遴选了3个地处偏远、医疗服务能力较强的乡镇卫生院,分年分批设立急救站,最终形成“2+3”的区域急救体系。

惠民县院前急救体系以县人民医院为核心,在3个乡镇卫生院设立急救站,纳入“120”急救中心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石庙镇、桑落墅镇、淄角镇等3个中心卫生院第一批建成急救站,辐射人口超10万,急救时间较此前至少缩短了一半,有效解决了偏远乡镇危重患者救治难题。

医共体牵头医院安排具有丰富经验的急诊急救专家、医疗技术人员驻点到卫生院帮助开展工作外,还在技能培训、科室改造、设备购置、制度完善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医共体牵头医院要求卫生院不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强化心肺复苏术、海姆立克急救法、气管插管术、机械通气、心电监护、电除颤、洗胃等抢救技术培训,旨在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的急救水平。

乡镇卫生院本着“因地制宜、方便救治”的原则,对原有科室进行了调整优化,按科室规范在相对独立区域设置了急诊急救站,完善了急诊急救相关工作制度,建立了绿色通道,形成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有效融合。

急救站自从2023年3月16日试运行以来已经成功转运病人20例,尤其是高危胸痛、车祸、脑卒中等病人得到了及时的救治,为三个乡镇及周边群众提供了高效的急救医疗服务。一条条急救生命的“绿色通道”被搭建起来,一个个危重患者在快速有效的急诊急救中被抢救过来。30分钟急救圈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群众的广泛赞誉。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